据新华社消息,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是“惠农工程”,但3年多来某省已有1366个新型农村社区停建,直接损失600多亿元。之所以“叫停”,是因“占用大量耕地,浪费巨额资金,百姓不堪重负”。
报道从决策角度分析此事成因:为兴建集中社区,不考虑农民土地分散等情况强行令其搬迁上楼;为寻求乡村建设“整齐划一”,不惜破坏原本独具特色的乡村风貌;为贪大求快、提高政绩,不惜脱离实际地飞跃式发展。说来说去,还是“大问题,小范围决策”。
事莫大于民生。修马路、盖楼房、建小区、扩绿地,事事关系着农民生活生产,但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农民基本处于“无条件服从”状态。如果先问问农民“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真正从农民生活实际和切身利益出发定取舍,又怎会把“集中力量办大事”弄成“集中力量办错事”。
央视曾报道,某国家级贫困县花10年时间,耗上亿元资金,只建了座“烂尾新城”。报道中说,一位上级领导到该县考察工作时说,这里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妨碍经济发展,不如选个新址建新区。于是,建新城工程就硬着头皮上马了。从中不难看出,“小范围决策”实质是“关门决策”,是从脑子里幻想出来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群众实际上的需要出发。如此这般,投入越多则损失越大。
避免“大问题,小范围决策”,关键还是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南京有项举措很好,即“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重大决策、重点项目和涉及群众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必须进行可行性评估;“凡是不能使多数群众受益,得不到多数群众理解支持的政策、思想工作没有做好可能引发社会震动的政策、保护部门利益与民争利的政策”决不出台。以天下之目见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闻则无不闻。上述做法,应成决策铁律和执政自觉。
“力排众议”误区,也常会导致“大问题,小范围决策”。所谓“力排众议”,主要是指竭力排除各种不同意见而按照正确思路决策和执行。但“力排众议”是要把反对意见所预测风险化解后再决定怎么办,不是对所有质疑都概不理睬,只管由着自己性子来。前者属于“集思广益”,后者属于“一意孤行”。无论哪级主政者都应清醒,不讲权力边界,不尊重民主集中制,不能理性对待“力排众议”,终究要出问题。
归根到底,要把官员升迁去留更紧密地与群众满意不满意挂钩。“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政绩也好,官德也好,作风也好,则应多听群众怎么说。人民群众评价能左右官员荣辱升迁,“大问题,小范围决策”空间才能被挤压到最小。
前段时间,省委书记李强在第三期江苏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要求,落实工作部署,对上要“通天线”,对下要“接地气”。前者是说要吃透上头精神,保证方向对头;后者是说要事事“以人民为中心”,把好事办到百姓心坎上。力避“大问题,小范围决策”,才能把“通天线”与“接地气”有机结合。
(作者系南京日报资深评论员)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