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砂砾与沥青铺就的跑道上,几辆看似报废的小汽车正费尽它们的暮齿之力拼命地驰骋——这番场景就是起源于芬兰,被简称为Jokkis或Folkrace,其意为“普通人的汽车拉力赛”。由于北欧拥有大量蜿蜒绵亘、丘峦起伏的林间道路,天然适合开展汽车拉力赛,此项运动也随即迅速传遍全斯堪的纳维亚,几乎每周于各地都会举办这样的民间汽车拉力赛。比赛广受欢迎,年龄小至尚无驾照的15岁少年亦可参赛,其普及程度可见一斑。
比赛通常六辆车为一组,尽管赛车时速最高不过70余公里,但拉力赛该有的漂移、侧滑等炫技也都有,发动机的轰鸣声中,道路上尘土飞扬,比赛相当精彩刺激。速度不快除了有赛道的因素,也与这些破旧老车性能欠佳相关——这可能令不少人感到不解,为何人们要驾驶宛如烂铁般的汽车去赛场竞逐呢?
规则使然。既然是“普通人汽车拉力赛”,则参与的门槛不可太高。主办方不愿看到有参赛者凭借强劲性能的赛车屡屡夺魁,这样会刺激参赛者在车辆上花费愈来愈多,乃至吸引赞助商加入进来,最终使比赛走向专业、职业化。为了不将普通人拒之门外,真正做到让每个人都可参与比赛,主办方决定限制人们在车辆上投入过多的资金——让大家开着价格差不多、性能也差不多的车比赛,纯粹比车技。这样的决定十分亲民,也保留了不同汽车的个性,不乏娱乐性。
更有趣的是,主办方并没从车的出产年份、新旧程度、性能高低、配件价格等角度出发,用众多条条框框来规范赛车,相反,他们通过设置一条看似奇怪的规矩,便实现了此目的。根据规定,每场比赛结束后,每个选手都有权以主办方规定的价格购买任意其他选手的赛车,而被挑中赛车的车主也必须同意售卖。这里,规定的价格非常关键,芬兰人规定的售价是140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0000元),而瑞典人规定的售价甚至只有6500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约5000元),总之非常低。
换言之,无论你开的是1979年出产、满身瘢痕的沃尔沃244,还是开新款定制改装后的宝马M3,比赛后,如果其它选手向你提出要买你的车,在芬兰,你就必须以1400欧元的价格卖给对方,若有多名选手表达了购买意愿,则由抽签决定卖给谁;你若不肯卖,你的参赛资格就会被立刻吊销。
当你同意参加比赛时,你便默认接受了这一规则,意味着你对自己赛车拥有的产权是悬于一线的。既然如此,谁还会愿意在车辆上精心投入、使之增添价值呢?至少在芬兰,人们不会乐意在这种赛车上的投入超过1400欧元的钱和劳力,因为他所投入创造多出的那部分价值很可能被别人夺走。
如此一来,无需繁冗的条文和琐碎的标准,主办方仅仅通过“轻视产权”便轻松巧妙地控制了赛车的档次,阻止了赛事门槛的上升,成就了一项奔跑着“贫穷”赛车的“贫困”赛事。
当然,这一切都无可厚非,因为主办方是私营机构,这个奇异的规则只用于它们自己的赛场,且每位选手均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而报名。不过,假如类似这条规则中“轻视产权”的内容或隐或显地成为公共政策的一部分,其灾难性后果不难想象,大量民众被迫卷入其中,那可就不再是娱乐了。
无恒产者无恒心,不尊重产权会摧毁财富或打压创造价值的动机。世界各国的例子不胜枚举,从轻视房东产权、限制房租导致租房更难、楼宇衰败,到轻视商家产权致使商品匮乏、经济凋敝,再到高昂课税驱赶资本离境等等,都是典型的反面教材,最终导致产生毁灭性的贫困。再比如,那个本世纪以来企图逐步消灭私有制的委内瑞拉,从一个禀赋极佳的富油国堕为人民不得不在垃圾中淘食的穷苦地,而距离委内瑞拉不远处就有对应的正面教材:曾一度动乱贫穷的秘鲁,在保护与确立产权之后,改革良效立竿见影。
产权越明晰、越有保障的地区,越会富足昌盛;即使没读过相关的统计数据研究,也不难推演出这个道理,因为它基于人类行动的逻辑之上,是先验的,是不证自明的。
然而有些人会辩驳道,尊重财产权只是保护了高产和中产阶层,而对家徒四壁、室如悬磬的低产或无产者没什么好处——这种观念实为大谬。如若人们的产权危如累卵,财力雄厚者能花钱打点上下并雇佣更好的安保,与特权关系紧密的人不仅可以得到权贵的守护,甚至还能通过不法手段从众多穷人那里再捞一笔——在缺乏产权保护时,更易身陷险境的恰恰是普通的老百姓。只有在真正尊重产权的条件下,未经产权所有者的允许,势力再大的人也不能掠走百姓的一枚硬币。
产权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转的根本,也是长期发展与繁荣的基础。只有当产权得到了更有效的保护,具备了更多积极的确定性,人们才会有动机去作更长远的投资、更深远的打算。随着价值的创造与积累,财富之饼方能越做越大,每个人的境遇都会有所改善。
幸运的是,芬兰的这一规矩只存在于普通人汽车拉力赛,目的是让赛车趣味横生。毕竟,假若将赛车比喻为整个经济与社会的话,你愿意生活在一个能有F1、WRC、NASCAR等各方位水平卓绝的顶级赛车盛事式的社会,还是生活在一个大家都只开破车式的社会呢?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