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外贸增速进入“中低速”增长通道的大背景下,江苏外贸发展同样表现出“乏力”现象,突出表现为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江苏省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分别仅为1.6%、0.5%、2.4%和-2.2%,低于“十二五”预期发展目标,并跌破过去长达约20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尤其是2015年我省外贸发展不仅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且出现了2009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有观点认为这是江苏外贸从以往“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的必经过程。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认为,外贸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并不矛盾,而且更优质的外贸发展水平有助于提升竞争力,增强创新优势,从而提高发展速度。因此,当前我省外贸增速下降,固然受到外需低迷、全球性制造业增长乏力以及国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外部因素影响,但也与自身“转动力、提质量”的成效不充分有关。正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所强调指出的“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为了遏制我省外贸增长进一步下滑的风险,必须将“稳增长、调结构、转动力、提质量”作为未来一个时期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对全球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新趋势的深刻把握之上,找准自身优势,明确战略重点和突破口,积极推进我省外贸发展方式转型。
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新趋势
由制造业价值链向创新链拓展。当前全球分工演进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技术创新越来越具有全球性特征,一方面包括研发在内的技术创新出现国际梯度转移,另一方面技术创新的全球“协作性”越来越明显。技术创新的跨国转移和合作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发展趋势,使得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在原有制造业价值链基础上,向创新链层面深度拓展。
跨国公司进行“逆向创新”战略调整。伴随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迅速崛起以及全球经济重心的逐渐“东移”,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市场需求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为接近这一“新”的市场,将更多的研发创新活动置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并以此为基础将创新产品销往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市场,这一新的策略变化可称为“逆向创新”。
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当前,全球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使得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外资流出中所占比重一路攀升。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正加快向服务业聚集的事实,表明全球产业转移正从以往的制造业向服务业拓展延伸。
进入“高端回流低端转移”等重塑阶段。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的全球价值链重塑和调整,既包括全球价值链自身的变动,也包括发达国家所谓的“制造业回流”,以及寻求劳动力等成本“洼地效应”的低端产业向其它发展中国家及低收入国家的转移,等等。
推动全球经济新规则诞生。全球价值链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制造业价值链向全球创新链的深度演进,会对与之相应的制度保障提出更高要求,例如制度质量、知识产权保护、环保标准、劳工标准、竞争中立、商业环境等,这些内生需求将催生新一轮区域贸易自由化浪潮的兴起。
新趋势下的江苏机遇
创新驱动发展的机遇。一方面,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为我省逐步全面融入全球创新链,更加便捷充分地利用全球创新要素,向创新驱动的轨道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另一方面,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实施的“逆向创新”战略,直接为我省集聚更多的创新要素于省内,推动外贸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机遇。服务产业链的国际梯度转移,不仅为我省融入全球服务产业链,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尤其是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而且对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也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
重构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机遇。根据全球价值链调整和重塑的发展变化,我省可以通过对外投资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等,进而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例如,在“一带一路”战略中,通过资本流动和对外贸易构建起我省企业自己的全球价值链;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网络营销的投入,转移富余资本和产能,从而实现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开放倒逼改革的“制度红利”机遇。高质量和高标准已是当前全球经济规则发展的重要趋势,这必然形成一种“以开放倒逼改革”的效用。显然,高标准的全球经济规则无疑会在“倒逼”我省进一步改革方面发挥重要推动作用,促使我省外贸发展尽早走上“释放改革红利”的道路。
新趋势下江苏外贸转型发展的对策
为适应新趋势,把握新机遇,在进一步融入、扎根乃至主导全球价值链和创新链中,利用全球资源和全球智慧,推动我省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建议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
扩大我省服务业对外开放。鼓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采购中心、分拨中心和结算中心以及发展总部经济;支持本土企业承接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物流配送、财务结算、分销仓储等服务外包业务。这不仅能够促进我省外贸结构从以生产制造为主向制造与服务并行发展的方向转变,还有利于向生产制造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方向转变,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加快我省企业“走出去”步伐。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要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到劳动力和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做好境外合作重点国家和重点行业布局。一方面依托境外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经济特区等合作园区,实现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另一方面要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深度融入乃至构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为我省外贸发展奠定更高级的国际分工基础。
加快完善外贸管理体制。要加快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通关作业无纸化,加快推进商务、海关、质检、税务、外汇等部门与外贸企业多方联网等改革,实现部门联动,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要通过监管方式的改进,鼓励引导企业创新,督促企业强化安全生产、节能低碳、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营造有利于外贸企业创新发展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政策环境;要鼓励和保护创新,尊重和发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做专、做精,争创百年企业。
加快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依托改革创新管理体制、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组织保障等具体政策举措,推动加工贸易企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合作。要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由单纯的贴牌生产向委托设计、自有品牌方式发展,探索通过全产业链代工提升综合竞争力;要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努力提升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课题组成员:张二震、倪海清、戴翔、陈思萌、张晓磊)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