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南通市行政审批局正式挂牌,通过深层次体制机制重构,审批模式实现了由“分散、封闭、串联”向“统一、开放、并联”的提档升级,行政审批局基本具备对关联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前后置、上下道、全流程的统筹集成能力,提供“全过程、专业化、零障碍、低成本、高绩效”的政务服务。截至目前,即办件率达70%以上,按时办结率100%,第三方调查群众满意度达99.5%以上,“一长四多”突出问题正在有效解决。坚持“依法合规、精简高效、循序渐进、阳光便民”的改革路线,是南通自改革启动之初就谋划思考的明确原则。
“谁来审批”——明确行政审批局法律主体地位。程序正义才能保证实质公正。2015年4月,改革正式启动后,南通市认真履行省审改办规定的合法性审查、专家论证等10道程序,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方案》并提交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复。2015年8月20日,全国首家经国务院同意、省政府批复设立的地级市行政审批局——南通行政审批局正式挂牌成立,市政府明确“三定方案”,确立了行政审批局依法履职的主体地位。
“审批什么”——积极稳妥推进许可权相对集中。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定语”是相对和局部,而非绝对和全部。我们理解,工作重点应该是企业、群众反响最强烈的重点领域,是能够以合并或联合的方式进行审批的关联性事项。基于这一认识,南通明确了“蹄疾步稳、循序渐进”的路线图,首先选择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关系最为密切的市场准入、项目建设两大领域,首批集中原由15个部门行使的53项行政许可事项,其中市场准入领域27个事项,项目建设领域26项,基本覆盖了投资创业的重点领域、必经程序、必办手续。
“快批优批”——优化再造审批流程。新模式需要新流程与之配套,新流程需要新机制将其固化。南通坚持“点线面”一体化推进,全链条、全节点、全事项一一梳理、逐个优化。在“面”上,围绕市场准入、项目建设两大领域,出台《企业设立“单一窗口”办理实施方案》《企业建设项目“集中审批”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一照一码、多证合一、证照联办”“集中审批、一窗办结、预审服务”等审批新机制,两大领域审批时限全面提速60%以上;在“线”上,分清全流程中的关键节点,做到内部并、流程并、环节并,一揽子出台“多评合一”“方案联查”“施工图联合审查”“竣工联合验收”等8项服务指南;在“点”上,重新梳理集中划转事项的审批要素,对内编制《审批标准汇编》,逐项梳理各审批环节的任务、时限和服务要求,对外编印《行政审批服务100问》,解决群众办事疑惑。
“批后监管”——实行双推送双告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后,彻底改变过去“谁审批、谁监管”的行政管理方式。如何做到“优批”与“优管”两结合?南通通过“互联网+政务”“联席会+督查”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开发了市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建设集“审批结果推送、部门内部流转、监管信息反馈、协同处理办件、分类汇总统计”等功能为一体的审管联动模块,通过“推送、签办、反馈、再推送”四个步骤实现了审批办理与日常监管的闭环。二是行政审批局与各行政管理部门全部建立信息推送工作机制、后续监管工作机制,审管信息推送做到“同步跟进、即时推送、同源共享”三位一体,推送内容、推送时间、推送方式和推送责任主体“四个明确”。三是建立全市集中高效审批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领导参加,市审改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定期汇报、交流信息、解决问题、明确要求。市政府督查室、市机关作风建设效能督查室对工作落实情况组织督查通报。
“廉洁审批”——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针对社会公众对集中权力是否导致集中腐败的疑虑,采取六项举措把权力装进机制和监督的“笼子”。一是审批标准依法公开。强化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依法制定了所有许可事项的审批标准,向社会公开,确保审批合法、合规,杜绝审批任性出瑕疵。二是审批权力分级制衡。按ABC三类建立审批权限责任清单,窗口工作人员、处长、分管领导逐层审批把关,加强权力制约制衡。三是审批案卷定期评查。每季度按不低于10%的抽查比例,实现检查人员、检查案卷“双随机”,开展审批案卷制度性审查。四是审批过程同屏公示。运用信息化手段,工作状态、工作过程通过大厅显示屏、立柱外接屏向办事企业、群众同步“双公示”。五是审批效能纪检监察。由纪委驻局纪检组、局内监委牵头,对所有办件随机抽取,采取上门调查、电话回访的方式,对照廉政风险点,开展纪律审查和满意度调查,印发督查报告,落实整改反馈。六是广泛引入社会监督。对所有审批办件按每月不低于50%的比例通过第三方进行电话回访。邀请市政协民主监督小组、行风监督员,对审批实施“旁听式、陪审式”监督。
南通市行政审批局局长施学雷感言:
群众感觉“过瘾”才是真
一年多以来,我们白手起家、从零开始,一项工作一项工作落实、一个困难一个困难克服,终于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对此在收获喜悦之余,更有诸多体悟。
设立行政审批局,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是撬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支点。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无论是建审批服务中心,还是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再到后来的“三集中、三到位”,各个有行政许可权的部门不断流程再造、优化服务,法律规定20天完成的审批,有的部门已经压缩到了3天,几近极致,但群众仍然感觉“不过瘾”,主要问题在于,部门之间相互衔接的时间无法压缩。因此,机制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体制改革来解决。建立审批局就是从体制上解决“一长四多”问题,这是撬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或者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支点。
成立行政审批局推进改革,是对以批代管、只批不管的釜底抽薪。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习惯以审批为轴心开展工作,为方便后续监管,监管环节的很多问题前置到审批环节,导致审批环节的要件和标准不断提高,致使群众感觉时间长、程序繁,办事难。实施集中高效审批,将审批权剥离出来,各精主业,引导各行业主管部门主动思考“不再审批了怎么管”,进而推动部门转变职能,创新监管手段,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制定标准、制定政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改革完成了对传统“以批代管、只批不管”管理模式的釜底抽薪。
成立行政审批局推进改革,是从部门审批向真正意义上政府审批的转变。长期以来,部门审批过程中或多或少掺杂了部门利益,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无形之中影响了审批的效率。现在通过改革,我们把部门审批事项划到审批局来,审批局就是一个专业的审批机构,可以独立行使审批权,实现独立审批。独立审批就可以更多关注又好又快审批,真正实现把行政审批局作为行政相对人的代理人,让他们少跑路、不折腾,成为政府服务、创新、廉洁的“金字招牌”。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