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

发布时间:2017-04-28     稿件来源:《群众》(下半月版)     作者:盛小伟    
 

时下,假如要评比经济生活中频繁被使用的热词,“转型升级”恐怕是当仁不让的。“转型升级”的主体是谁?毫无疑问应当是企业,以及企业的掌舵人。但对“转型升级”发声说话最多的,却不是企业家群体,而是官员群体。

这话从何说起呢?有位企业家朋友曾“抱怨”说,现在到行政机关,或者遇见官员的调研,不管汇报何事,不论诉求如何,官员们几乎都会众口一词地“教育”我,要瞄准国际国内的行业龙头,加快发展转型和技术升级,力争跨入一流企业行列……可企业最为关心关注的办法、路径、主意呢?或一带而过,或避而不谈。说的都对,但可操作性呢?真的给人以纸上谈兵的感觉。

说实话,加快推进发展的转型升级,普通官员也好,地方党政领导也罢,他们“着急”得都有理,因为谁都希望自己主导、主政之地能发展得更好、更快、更有成就感,所以,推一下,促一下,吆喝一下是本份,情有可原。

但转型发展“谁更急”呢?肯定是企业家群体啊。他们了解本企业在国际国内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与先进技术和管理标准之间的差距,他们麾下有几十、上百乃至上千与企业共命运的职工,他们对转型升级的理解可能完全超越了官员发声时所涉及的意义、迫切性等“普适”层面,而更多地转向了路径、办法等实干层面。也就是说,官员与企业家虽围绕转型升级的同一话题在“发声”,但很可能有坐而论道与行而论道之别,两者不在同一“频道”上。

既然转型升级的主体是企业,责任人是企业家,那么,专业的事就应交给专业的人去承担,让他们根据企业的实情和市场需求的导向做精准而实在之事。对官员群体而言,要持续关注转型升级,但不是纸上谈兵式的发声,而是“下马”服务,彰显政府提供政务服务的理念与取向。

首先,尊重企业家。面对发展,资金、人才、技术必不可少,但可能更为“短缺”、最为稀罕的是缺少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通技术的企业家。他们当然也是转型升级的责任承担者,会不用扬鞭自奋蹄,别人尽可能给予尊重和敬重,恐怕就是最有效的服务。

其次,尊重客观规律。转型升级,不是官员坐而论道就能实现的,必须依仗于企业家的实际行动,特别是尊重客观规律之“行”。就像自主开发的技术,要历经研发、中试、应用、推广;而外来技术,要历经引进、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尊重了客观规律,就会缩短过程,更好更快地投用。转型升级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基础下推进,也是同理。

再次,放下身段搞服务。一是少说,千万别让自己的想法、要求、感觉去替代企业的实际和转型升级的实情,也可免除纸上谈兵的评价。二是多听,让企业和企业家“点菜”,了解和掌握开展转型升级需要政府提供的政务服务。三是勤做,通过放管服,让政府职能归位,将不该管、不该操心的事还权给企业,放权给市场。同时,专注于做该做的服务,协调解决一些现行体制、机制下必须由政府官员出面之事。

(作者系无锡市工商局副局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