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的街头充满着浓郁的市井气息,熙熙攘攘的游客与市民、乞丐、卖艺人混杂在一起,热闹又有序。这是个充满激情与创意的城市,连城市的管理都极具新意,比如“夜间市长”与“自行车市长”这两个“专管”市长职位的设立就非常值得一说。
“专管”市长的诞生
城市夜间活动对于社会活力的保持、经济繁荣的推进以及新兴文化的孕育,重要性不言而喻。阿姆斯特丹作为举世闻名的“夜生活之都”尤为如此,其夜间产业每年能创造6亿欧元和1.3万就业岗位。工作之余,去酒吧放松是相当多阿姆斯特丹人的生活习惯。许多热爱夜间活动的年轻人极富才华,他们脑力激荡让夜场成为这个城市创意产业的孵化温床。但八小时之外的夜生活几乎处于城市管理的盲区,借着夜色、酒精、大麻,情绪亢奋、忘乎所以的年轻人大声喧哗、破坏设施、寻衅滋事甚至违法犯罪,让政府官员焦头烂额。
为了填补城市管理的空白,帮助管理并改善政府、夜间商业和居民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夜生活繁荣并确保居民的和谐安宁,2012年,阿姆斯特丹夜间市长基金会提议设立“夜间市长”(Night Mayor)。实际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荷兰就曾出现过这一职位。在这一任夜间市长米里克·米兰的管理和斡旋下,阿姆斯特丹的夜生活不断被“点赞”,使这一职位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阿姆斯特丹又是座自行车背上的城市,人们骑着自行车上班、上学、购物,将其称作“自行车之都”毫不夸张——这个仅有110万人口的城市,自行车却有100万辆,2/3的城市出行依靠自行车完成。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狭窄街道以及160多条纵横水道,使得在阿姆斯特丹骑行可以两个字形容感受——“拥挤”。市民对骑行充满热情,但市政建设却远远跟不上,游客爱死了给锁在运河桥边的自行车拍照,但市政府对此烦不胜烦。
此外,还有许多更细节的实际问题亟待沟通解决,比如,新型自行车是宽车胎,卡不进停车架怎么办?怎样让新居民尽快养成骑行习惯?市中心和新北区隔着河,河上只有一座桥,如何让骑行者便捷过河……将骑行者的感受和需求传递给市政府和城市规划者,或许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最佳出路。在设置夜间市长的启发下,阿姆斯特丹“骑行空间”组织提议选举一位“自行车市长”(Bicycle mayor)。2016年7月由阿姆斯特丹市长、市政官员和自行车协会成员组成的评审团推举在捷安特任职的安娜·卢特纳出任阿姆斯特丹首任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自行车市长”,旨在改善城市的骑行环境。
“专管”市长的任务和作为
这些“专管”市长到底干什么?
夜间市长主要负责管理夜间活动,在夜间经营者、居民和政府之间进行协调,打通其中的对话沟通渠道。同时,为夜间活动所涉及的酒吧、音乐厅、剧院、咖啡馆等业主积极争取权益,守住城市的创造力和活力。
米里克·米兰与他的伙伴们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管理夜间活动,效果不凡。
先以“堵”防患未然。过去,夜店云集的伦勃朗广场的周末总是和脏乱差联系在一起,噪音、暴力、呕吐让周遭的居民彻夜难宁,愤怒、缺觉的人们抱怨这是“凌晨四点的战区”。现在,这场景已不复存在。每逢周末,10组年轻的“伦勃朗长官”身着红色夹克巡逻广场,他们与夜店顾客亲切交谈,温和善意地提醒他们广场的规则:保持格调,心装邻里,室内畅饮,禁止随地大小便。这就是夜间市长办公室提供的“广场主人”的柔性执法服务,它有效地管理和降低了广场上的噪音和扰民行为。
再以“疏”畅通夜间活动。米里克·米兰建议阿姆斯特丹建立全天无休的经济体系,并在城中划定24小时营业区;还为城市外环路周围人群较为稀少区域的10家夜店颁发了24小时营业执照。之前,阿姆斯特丹酒吧普遍采用欧洲通行的平日凌晨四点、周末凌晨五点的打烊制度,每每酒吧关门之时也是喧闹、混乱最盛之时,人们几乎同时涌上街头,这给附近居民、城市管理者带来不少麻烦。而给予夜间经营场所自主决定开业、歇业时间的选择权,使人群分批、有序地离开,不仅能大大缓解给周边社区造成的噪音压力,还有利于酒吧自身更合理安排营业,从而推动夜间经济的发展。
如果说履职5年、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夜间市长米里克·米兰侧重管理,那么就任时日尚浅的自行车市长安娜·卢特纳现阶段则主要充当市政府和街道骑行者沟通交流的中间人,侧重于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和为推广骑车出行出谋划策。
于是,卢特纳成为骑行爱好者的传声筒,她将各种建议上传,包括在自行车道上增设顶篷,这样人们选择骑车出行时就无需担心雨水打湿衣服;在游客聚集地增加标识,方便游客找到停放点……骑着自行车长大的卢特纳发现道路规划制约了居民骑行积极性,她积极建言城市交通规划应体察骑行者需求,合理规划建设道路。又提出了分时段开放和封闭道路的交通控制,即在交通高峰期某些道路机动车禁行,以便让更多人骑车进城。建议使用类似的游戏化策略,鼓励骑行者离开人满为患的主干道……
“专管”市长的真实身份
夜间市长米里克·米兰今年36岁,传播学专业出身,曾为派对策划人。他熟悉夜生活,能够从夜店经营者、夜生活爱好者、住区居民以及政府多方角度思考和权衡问题。他认为,丰富的夜生活可以给年轻人机会使之成为这个城市最具创意的力量。事实上他也做得很好,正如阿姆斯特丹市长范·德·拉恩所言:“夜间市长能以创造性方式帮助我们了解各方诉求并解决问题,这让阿姆斯特丹变得更好”。米里克·米兰的管理让城市的灯红酒绿和安宁和睦并存,引来其他城市纷纷仿效。目前荷兰共有15个城市任命了不同形式的夜间市长,连图卢兹、巴黎、苏黎世也开始设立这一职务。
夜间市长并不是一个政府职位,而是由一个名为阿姆斯特丹夜间市长基金会的非政府组织(NGO)所设置的。基金会收入的一半来自政府,另外一半来自夜生活的商家。2012年米里克·米兰通过公众在线投票、音乐节到场人员投票以及5位专家评判的选拔流程之后开始任职。自行车市长也同样——都不是政府委任的,都受雇于NGO,都没有直接行政权,都经过选拔而履职。无论是夜间市长还是自行车市长,都致力于成为沟通各方人群的桥梁与纽带,为城市更美好而努力。
以夜生活为例,如果政府出面管理会怎样?出于对老城区环境和治安的考虑,政府往往会采取“一禁了之”的方式,这种方法简单而有效,但难免会扼杀一个产业,也容易让城市失去创意和活力。由NGO出面,在政府、商家、市民和夜生活参与者间沟通彼此诉求,缓解矛盾,是为四赢。
NGO是公民为了彼此互益的目的或者社会公益目的志愿结社的产物,也是社会问题的自我修复和秩序平衡机制,社会越发达,NGO越强大。在荷兰,NGO经济规模达到全国GDP的15%。NGO的参与者不仅是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政府乐见城市管理中一些难以涉足的领域有NGO参与,并与NGO共同完成社会治理,这可看作是荷兰政府的智慧所在。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