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杭生态经济带位于长三角城市群沪宁杭金三角的宁杭发展轴线上,经济带以南京、杭州两个副省级城市为龙头,串联南京的江宁区、高淳区、溧水区,镇江的句容市,常州金坛区和溧阳市,无锡的宜兴市,浙江省的湖州市、杭州的余杭区,区位条件优越。沿线以低山丘陵景观为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外向型经济和快速工业化推动了沪宁、沪杭沿线城市的快速发展,相对而言,宁杭经济带以山地丘陵为主,空间上相对偏离长三角发展主通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伴随着长三角核心区转型发展,该区域对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度假等的需求日益增长,也产生了新的消费需求空间,宁杭沿线在长三角城市群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将逐步凸显,形成后发优势,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将助推宁杭生态经济带提档升级,促进宁杭形成与沪宁、沪杭发展走廊相呼应的生态经济、旅游休闲度假发展带。
建成具备生态竞争优势的特色景观走廊和长三角休闲度假基地
山林、河流、湖荡密布是宁杭生态经济带的主要地形地貌特征。该区域拥有众多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生态环境优越,是长三角城市群地区重要的生物栖息地和生态旅游目的地,也是宁杭经济带在后工业化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江苏的宜兴、溧阳、句容、溧水、高淳等市县(区)都是多山和河流水域分布密集的地区,山地丘陵的面积超过20%,浙江的广德县山地比例达到80%、长兴县山地比例达到56%左右,宁杭高铁和宁杭高速穿越的这些地区基本上以山地丘陵为主。如何彰显生态优势,利用好优势山水资源,将是宁杭生态经济带发挥后发优势的关键所在。
宁杭沿线应立足于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山地丘陵生态景观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宁杭高铁沿线的山体宕口的生态修复、河湖水体保护,增强景观的连续性和观赏性,形成沿线精致的丘陵山地特色空间景观,打造长三角最美生态特色景观走廊。同时,宁杭高铁和高速经过市县植被茂密、温暖湿润,分布有各种国家级和省级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等,适合吸引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市民来此休闲度假。在区域交通一体化及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爆发式增长背景下,应利用沿线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培育提升与高淳慢城、汤山温泉、溧阳天目湖等相媲美的休闲度假区,如句容茅山旅游度假区、溧阳瓦屋山休闲旅游度假区、长兴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溧阳南山竹海和宜兴陶都意境等,增强宁杭沿线的旅游整体接待能力。宁杭沿线的景区、景点应主打生态与环保牌,发展有机食品、生态休闲、养生度假和野外拓展、越野等山地和丘陵运动项目等,促进该区域形成长三角具有山水、人文、生态旅游组合优势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度假中心。
塑造根植于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和旅游消费空间
宁杭沿线不仅富集独特的低山丘陵景观、秀美的自然山水、丰富的物种,而且这样的低山丘陵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沿线除了南京、杭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外,宜兴、湖州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古村落,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形成的文化传统及其产品,根植于地方特色,难以被其他地域所简单模仿和替代,未来需要做的是如何利用区域一体化加快长三角转型发展的机遇,塑造具有地方性的旅游文化品牌,创造与之相匹配的旅游文化消费场所,以此提高区域影响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如宜兴以生产陶瓷著名,围绕宜兴陶文化的优势,除了品牌营销外,还应促进宜兴陶瓷之路文化廊道建设、文化旅游步道和骑行绿道建设,彰显宜兴陶文化特色,形成宁杭沿线文化旅游品牌亮点,塑造陶文化特色空间场所,使宜兴陶文化旅游、陶瓷艺术品消费走向长三角、走向全国。湖州的善琏镇以湖笔小镇著名,以文化旅游、休闲产业为主的导向让湖笔的内涵和产业化优势得到放大,其文化魅力得到彰显,围绕湖笔文化的特色小镇建设独树一帜,未来将立足于建设全国湖笔产业集聚地、书画艺术品交易中心、浙江特色文化小镇示范基地、新型旅游拓展要素示范基地等。
营造富有山地水乡田园特色的宁杭美丽乡村景观区
低山丘陵景观是宁杭沿线独具特色的大地景观,小城镇和村庄掩映在山水丛林之中。在乡村整体景观营造上,应保护好小城镇和村庄所独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基因,围绕“生态、生活、生产”等要素着力塑造乡村空间特色,引导小城镇、村庄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有机布局,倾力建成山水田园相间、建筑布局与自然有机交融、生态环境优美的乡村空间景观体系。
培育特色村镇,传承乡土文化,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充分结合村镇自身的区位、资源特点,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差别化、特色化的乡村旅游。宁杭等大都市郊区乡村应以“观光采摘+农家食品”休闲游为特色,发展假日经济;低山丘陵地区应以丘陵景观农业和茶园等为主,以“农业生产+农耕体验+农家生活”为主要休闲旅游内容,打造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依托的餐饮体系,开发乡村旅馆(民宿)、自助膳宿公寓等住宿类型,以传统山地农耕文明展示与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为旅游开发的主导方向,发展规模化的农业观光园、休闲渔业、农(渔)家乐等各类农业休闲旅游项目。重点保护特色历史文化名村的历史文化遗存、传承民间技艺、延续乡风民俗。应创新文化传承,扶持发展传统文化产业、手工业,增加传统文化特色产业附加值,保留传统手工业特色村,挖掘旅游潜力,发展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等产业。
推进区域交通联动下的宁杭旅游经济带开放发展
在区域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加速形成的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加快融入到区域一体化格局中,以完善的旅游交通来增强旅游景区、景点的可达性。宁杭生态经济带沿线具有丰富的山水、文化旅游资源,但是长期以来,该区域由于区域交通的限制,城市以东西向联系为主,南北向交通联系薄弱,沿线城市并没有成为交通的转换枢纽,旅游的可进入性相对较差。从未来旅游的发展来看,需要通过南北向的高铁、城际轨道交通及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宁杭沿线与主要的客源市场地连为一体,形成长三角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山水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域。
从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来看,应该从长三角城市群的区域视角,整合营销该区域的旅游资源。一是加快区域轨道交通建设,提高沿线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加速推进江苏南沿江城际、镇宣城际、泰常溧城际、泰锡常宜城际、通苏嘉甬城际等区域性轨道交通建设,促进宁杭沿线的中小城市由单一的宁杭线上的站点转变为区域轨道交通节点,提高其旅游交通的可达性,拓展休闲游、度假游的旅游客源市场;二是加快推进南京、杭州两个副省级城市的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通过南京都市圈的宁高、宁溧、宁句轨道交通建设,辐射带动高淳、溧水、句容周末、节假日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通过杭州都市圈内杭州到安吉、德清等地的轨道交通建设,形成与宁杭高铁、沪杭高铁及其他城际高铁换乘便捷的交通体系,大大提升宁杭沿线城市的旅游景区、景点交通可达性。
随着长三角地区在我国率先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度假已经开始迈向“大众化普及”发展阶段。宁杭生态经济带是生态度假型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也是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潜力最具优势的地区。需要从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角度,推动宁杭生态经济带面向区域的综合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建设,加快休闲度假产品开发,逐步将宁杭沿线地区建成以生态优势为特色的区域魅力景观带和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作者系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