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大走访”活动,顺党心、合政心、应民心,得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大走访”重点要把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听民声、知民意、察民情、解民忧,进一步促进“聚力创新、争创首善之区,聚焦富民、建设幸福鼓楼”,实现鼓楼人民幸福感、满意度新提升。
坚持民生导向,带着情怀去走访
省委提出,聚焦富民,是人民的心声、群众的期盼,也是我们最应该干、必须干好的事情。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大走访活动中,只有树牢“富民”这一根本宗旨,始终充满真挚的为民情怀,用脚步丈量民意,用双手触摸民情,用真心换取民心,才能找准群众的难题和困难,把准群众的诉求和期盼。
动真感情,乐于爱民如亲。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首先需要换位思考,把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带着质朴的情感去工作。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走访反映上来的希望养老助餐点离家稍近一点、拿药挂水再方便一点、学校周边交通再有序一点、小巷楼道照明再亮一点等等,看似都是琐碎的小事,但件件都是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而又难以克服、难以改变的现实问题。群众最可爱、最可敬,通过走访发现,家家户户都对党和政府寄托了厚望,都期望着能和组织的人聊聊天、唠唠嗑,却没有一户提出过分的要求,令我十分感动。只有动了真感情,把群众当作自家人,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花大气力,勇于踏破铁鞋。“大走访”,要“走”,更要“大走”,勤到基层、走街串巷,磨破鞋底、踏破铁鞋,用脚步走遍每一片土地、每一个平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没有“大走”,就没有影响力,群众满意度难以提高;没有“大走”,就没有全覆盖,走访效果难以保证;没有“大走”,就没有普遍性,问题症结难以把准;没有“大走”,就沉不下去,工作作风难以转变。干部不吃苦,群众哪来甜?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要把双脚用起来,多采用健康亲民的步行、骑行等方式走进社区、走进群众,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工作作风的改变,真正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下真功夫,善于望闻问切。我在走访中发现,很多群众非常体谅党和政府的工作,不愿意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他们一时没指出问题,不代表没有发现问题,更不代表没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走访中,注意方式方法,善于和群众打交道、拉家常,使他们敞开心扉说真话。理清群众的真实想法,首先要“望”,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社区和家庭的困难;第二要“闻”,善于在走访中倾听群众的声音;第三要“问”,结合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最后还要“切”,准确把握群众话语背后的深层次、实质性问题,找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去走访
民心所盼,就是民生短板,就是工作短板。开展“大走访”,就是要当查找不足的“显微镜”,不当宣传成绩的“放大镜”,要当发现短板的“探照灯”,不当显摆长处的“扩音器”,真正发现基层的难点、幸福的痛点、心中的堵点和工作的盲点,精准全面深入有效解决工作中的短板。
补足短板要突出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一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哪里困难最大,哪里矛盾最多,哪里问题最突出,我们就该走访中把更多的工作精力投向哪里。特别是要格外关注老旧小区,格外关注困难家庭,格外关注弱势群体,把他们作为走访和帮扶重点,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抓在手头,真心实意倾听他们的声音,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优先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始终惦记着他们、关心着他们。
补足短板要以民为师。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的智慧无限大,他们是我们无穷的力量源泉。“大走访”就是要拜群众为师,把批阅我们工作答卷的权力还给他们,指出错误所在,给出答案所在。全面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现我们工作的短板和不足,要求我们真正树立起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只有用真情才能换来真心,不愿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请教问题没有谦虚之意,对待群众没有恭卑之心,群众就不可能感受我们的真心,也不可能掏心窝子讲出真心话。
补足短板要持恒专一。“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远亲不如近邻”,讲的就是走亲戚、结对子、找朋友的方法路径,重在经常,贵在有恒。刘备三顾茅庐才换来诸葛亮的生死追随,最终三分天下而有其一。持恒专一,既能让群众感受到我们的真情实意,又能让群众更多地发现和思考我们的不足所在,话题会一次比一次深入,问题会一次比一次全面,分析会一次比一次精辟。“一走了之”很难搞清走访效果,常来常往,也是检验“大走访”效果的试金石。问题反映上来,究竟解决了没有,解决得怎么样,群众到底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下一步还需要注意什么、克服什么、改进什么,都得依靠常来常往、经常回访来搞清。
坚持需求导向,聚焦落实去走访
找到短板就要补足短板,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大走访的目标是大落实。检验“大走访”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群众是否得到实惠,生活是否得到改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只有朝着解决问题、落实政策的目标,在一线多谋民生之利,多办民生之事,多解民生之忧,群众才会高兴,基层才会满意,“大走访”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得到充分彰显。
解决问题“零容忍”。“群众利益无小事”,米油水电气,群众反映的,件件都是天大的事,都要摆在突出位置加以解决。我们在走访中,既要全面客观、原汁原味地反映问题,更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解决问题,对全部问题逐一建账、逐个解决、逐个销账,经常同群众对账,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真变化、得到真实惠。
解决问题“零缺位”。群众生产生活涉及党和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大部分问题不是走访者个人甚至一个社区、一个街道、一个部门所能解决。鼓楼的特殊区情,决定了收集上来的很多问题涉及面广,解决起来具有较大难度。对应这一特点,需要以省市区三级“大走访”为契机,完善层级、部门协作机制,协同联动各方面力量齐力会办,使收集上来的问题,不管涉及到哪个层级、涉及到哪个部门,都能有解决路径和处理方案,对能解决的问题全力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尽力解释,下级解决不了的逐级反映,努力做到问题面前不缺位,情理面前不理亏,困难面前不退缩。
解决问题“零懈怠”。省委李强书记指出,“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这是对待群众诉求最应有的态度。下水道一天没有疏通,群众就得多忍受一天污水横流;路灯一天没有亮起,群众就得多一晚的小心翼翼、担惊受怕。“大走访”越往后,收集的诉求和问题就越多,只有克服懈怠心理,始终保持“朝受命,夕饮冰”的有为态度,一锤一锤钉牢钉子,一件一件抓紧落实,“大走访”才会越走越快、越走越顺、越走越轻松。
(作者系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鼓楼区委书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