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制造业如何走向未来

发布时间:2017-04-28     稿件来源:《群众》(下半月版)     作者:本刊评论员 王 婷    

省委书记李强强调,“江苏靠制造业起家,也要靠制造业走向未来”。面对当前制造业发展遇到的困难挑战,江苏如何用好制造业这一“起家”之本,发挥好“看家”本领,更好引领江苏发展走向未来,需要我们辩证思考、谨慎抉择。

在虚与实的角力中走向未来。实体经济占江苏经济总量的80%以上,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优势所在。在资本“脱实向虚”和产业空心化的趋势背景下,对制造业的理性回归实际上是对江苏自身定位和优势的再校准。“配第-克拉克定理”论述了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依次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结构变化特征,但这一规律需要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和分工范围内才能成立。当下,发达国家都从虚拟经济中回过头来搞制造业,如果我们动摇了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丢掉江苏发展的根基,将会是“自废武功”。

在新与旧的统筹中走向未来。李强书记指出,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着力提升先进制造业比重,加快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一方面做好增量带动、以“新”促“高”的文章,另一方面做好存量提升、推“陈”出“新”的文章。在推进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急功近利的情况。不考虑发展规律、不立足本地实际,盲目推进新兴产业,甚至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对立起来,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可以丢掉传统制造产业,这样既无法形成新的发展优势,也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量与质的蜕变中走向未来。对标世界制造强国,江苏制造仍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问题,伴随经济发展由“数量追赶期”进入“质量追赶期”,需要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由“铺摊子”转向“上台阶”。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下功夫做大做强做特,一方面要着力打造产业地标,推进特色产业集群突破,打造一批具有地方标志、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标杆;另一方面则要做高标准、做强品牌、做优质量,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江苏品牌”,推动江苏制造进入质量时代。

在政与企的互动中走向未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政府的引导力量。提升江苏企业竞争力,龙头企业地位毋庸置疑,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以其专精特新优势,同样可打造成“隐形冠军”和行业小巨人。政府要从社会环境、营商环境、法治环境等多方面入手,靠有效的制度给企业稳定的预期,着力打造新常态下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持龙头企业打造“旗舰”,对于中小企业“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遍地开花”。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