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因流域而生存和繁荣。流域生态,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水关系最为集中的体现。现代生产体系,似乎使得人类社会在地理空间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依靠流域生态,但国内外发展实践均表明,流域生态与区域发展的协同,是流域生态健康的基础,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福祉。江淮生态大走廊流域,若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人地、人水关系格局,则需要探寻流域生态与区域发展的最大绿色公约数。
以保有河流自然属性为根基,构筑流域生态与区域发展的新空间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膜拜自然、破坏自然、协调自然三个阶段。人与流域关系的发展也历经了这三个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人类在对于自身能力过高估计的“试错”中,不断探寻流域生态与区域发展的最大绿色公约数。
例如,莱茵河是欧洲大河之一,流经9国。一段时间,莱茵河成为了“欧洲最浪漫的臭水沟”,后经过20多年的流域生态治理,其成为世界上各大流域生态管理的样板。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莱茵河中游,即德国宾根到科布伦茨65公里长的河段列为世界文化多样性景观自然保护遗产。莱茵河生态治理,着重协调国家及国家内部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达成实现莱茵河流域生态治理整体性的统一认识,并针对裁弯取直、束窄河道的整治工程,洪泛区侵占与湿地排干以及沿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对于河流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依据莱茵河流域生态环境容量,采取了削减莱茵河流域污染排放、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特征的生态治理措施,实现了流域生态与区域发展的协同。
但需要指出的是,现代流域生态治理,既要保持流域必要的“野性”,即自然生态特征,尤其是注重这一自然生态特征的整体性,以及重点水生态系统节点的保护,如重要湿地空间、重要渔业资源保护空间、水源地区域等;还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流域以及不同河段的生态环境容量为“底盘”,合理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重要城市及产业发展空间。江淮生态大走廊,连接长江、淮河以及有关湖泊等生态走廊,其规划建设也需要基于这些生态走廊的内在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按照生态伦理的理念,充分凸显河流自然属性特征,探索人水和谐的平衡空间。
以强化流域综合管理为抓手,构建可持续增长的流域经济体系
如何让流域综合管理不仅成为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抓手,而且成为推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这是实现流域生态与区域发展的关键所在。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俄亥俄河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全长1600公里。在实行流域综合管理之前的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是美国的低收入水平、低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其收入水平及城市化人口均约为全美平均水平的1/2,而且洪涝灾害、水土流失严重。
作为20世纪30年代应对经济危机的一项重要措施,罗斯福政府提出了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战略安排。1933年,联邦政府机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并被授予规划、开发、经营、管理流域的权能,全面协调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以及各州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综合开发,田纳西河干流上兴建了具有防洪、航运、发电、供水、灌溉、旅游、渔业、环境保护等综合功能的水利体系,在有效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田纳西河流域山峰溪谷、林草优美,国家、州、地方(市县)和私人在河湖之滨、山间林中共建设了1100多个公园、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用娱乐区、商业性游息疗养地等,形成了高品质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其在优化、保护流域生态格局的同时,也为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与生机。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经验,为江淮生态大走廊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借鉴。江淮生态大走廊,既是南水北调东线水质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最重要的生态安全走廊,以及淮河入江水道整治的重要工程所在地。而这一走廊区域,所涉及的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徐州5市又是我省经济正在崛起发展的新空间。因此,需要通过对江淮生态大走廊区域实施统筹规划与管理,实现生态共建、环境共治、发展共同,从全流域协同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在全流域层面实现流域生态与区域发展的总体平衡,全面提升生态大走廊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实现流域生态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构建绿水青山的国土新空间
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是可持续流域管理的根基,而流域生态资产的保值增值则是流域开发的前提。即在流域区域发展中,不断改善流域生态系统,并通过流域生态系统的改善,提升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实现流域区域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赢。
当然,流域生态系统的修复、恢复或重构的过程,也是一个生态产品需求的创造过程。例如,美国爱达荷州实施“河流经营计划”的一家河流经营开发公司,通过1984-1989年项目的实施,使得一条河流成为州内第一条鲑鱼可以产卵的都市河流,并将其与房地产开发项目结合起来,使得其经营的房地产附有优美的环境,如有鲑鱼生存的河流、繁茂的河边青草以及遍布的小湖,并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一项目被爱达荷州渔牧管理部门当作修复都市河流的样板工程,并被城市土地组织授予杰出设计奖。
江淮生态大走廊,不仅是南水北调东线的清水走廊,而且还拥有微山湖、洪泽湖、骆马湖、高邮湖等湖泊生态板块,是重要的生态空间带,生态资产价值高。根据南京大学完成的《江苏绿色发展评价报告(2015)》,该区域自然资本总价值3.66万亿元。因此,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需要结合自然资源负债表制度的试点示范,构建符合江淮生态大走廊区域特征的生态资产价值核算体系,从而以生态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构建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金山银山”。
以探索社区参与机制为重点,构筑生态富民的生态大走廊
生态环境治理投入的增加,以及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不断完善,也将改变生态脆弱区或保护区城乡居民的生计方式,从而实现生态富民。而探索流域生态治理与保护的社区参与机制,可为生态富民提供制度保障。
例如,从1978年开始,加拿大魁北克省通过建立资源开发区实施资源保护。1978年建立的第一个资源开发区,由地方社区管理,主要提供狩猎和捕鱼等服务,之后又分别建立了大西洋鲑鱼资源开发区和水鸟资源开发区。每个开发区都由一个非赢利性公司专门管理,这一公司与政府签订合约,通过对使用者收费发展休闲业,并协助监控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在政府一开始投入前期运行费用之后,到1995年,每一个资源开发区都能依靠自己的收入来运行。随着经营收入的不断增加,资源开发区不断改善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从而使得野生动物数量不但没有因为资源开发而减少,反而增加。由于生态资本不断增值以及人们对于生态资本需求的不断增加,生态经营效益也持续增长。
江苏省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5个,涉及到国家级1个、省级2个、市级8个、县级4个,都在江淮生态大走廊区域。江淮生态大走廊可改变“画地为牢”式的管理体制,让社区或当地居民融入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效率,也为改善居民生态福利、促进生态富民提供积极支撑。
(作者系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