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要对“征信”重新定义

发布时间:2017-06-29     稿件来源:《群众》(下半月版)     作者:谭浩俊    
 

前不久有专家表示,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征信”概念已经在概念外延、内涵和使用场景、应用规模等诸多方面巨大变化。需要重新定义“征信”,面向金融服务领域之外更广阔的领域去看待信用的价值和建设路径。这一观点不无道理。

征信体系主要是指采集、加工、分析和对外提供社会主体信用信息服务的相关制度与措施,其目的是在保护信息主体权益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而信用体系则是社会各方信用承诺的一系列安排,是一种机制,最终目标是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征信体系是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环节。

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基本建成。这意味着,征信体系只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征信体系建设必须服务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互联网时代要对“征信”重新定义,除了相关的规章、规划等有明确规定之外,与社会各方面对信用的要求提高、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标准提升也密切关联。在社会信用建设上,已经不能再满足于一般的信用信息采集、失信行为记录、征信数据运用等方面,而应当将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角落。如此一来,单靠征信体系,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而必须将范围扩大到社会信用体系上来,使信用体系覆盖到社会各个层面和环节。

譬如共享单车问题,如果仅仅满足于失信记录等,而没有共治的办法与措施,就很难解决共享单车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是,接入芝麻信用以后,一切就有了很大改变。以永安行为例,使用超过1亿人次,违约用户数却不足50例,原因就是社会信用体系发挥了作用。芝麻信用还协助最高法联合惩戒“老赖”,超过5.4万名“老赖”因此还清债务,其中1.1万名是长达两三年拒不履行判决的“老赖”。眼下,芝麻信用还正在配合国家发改委共同研制信用城市指数,对全国300多个城市的信用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促进地方政府政务精细化管理。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在信用数据分布在政府各个部门、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信用数据共享就成了最关键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只有实现数据共享,数据才有生命、才有活力、才能体现数据的价值和发挥数据的作用。所以,社会信用建设有赖于各个相关部门和主体的配合,而不能将数据在部门、行业中进行闭环运作。

在此基础上,确保信用数据的准确和安全,也是做好信用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为什么有的国家不依靠大数据进行信用建设,主要原因也是担心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我国在大数据运用方面走得比较快,如果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不能保证,自然信用的价值就会打折扣。

从总体上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仅要在速度上加快,在内容上拓宽,更要在认识、在观念上提升,用新视野、新思维认识互联网时代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只有把关键问题全抓住、关键环节全抓好,信用建设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互联网、大数据对信用体系建设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

(作者系镇江市质监局副局长、著名财经评论员)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