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垃圾桶见证发展的文明

发布时间:2017-06-29     稿件来源:《群众》(下半月版)     作者:至 君    

20多年前国人出国,很少有人不为发达国家的摩天大楼、豪华空港、巨型超市、汽车洪流等等惊叹。如今从发达国家回国,人们大多心气平和,颇感西方国家的基础设施也“不过如此”,中国“虽为发展,却也不输发达”。

“不输发达”的自豪,是我们发展的自豪。但在发展的自豪之中,不能少了对发展的文明特性的自知和自信。前些年,和欧洲一家公务员培训机构的教员聊政府效率。我谈到政府努力缩短审批一家企业所需的平均时限,从270天到180天、到100天、再到40天,这是政府行政效率提升的一个标杆。这位教员则持另一看法,说在他们那里,审批投资人项目时限的长短不是政府效率的主要标志,政府效率的主要标志是城市贫困线水平的高低、残疾人生存状态、城市拾荒者的方便等等。因为投资者大多数是富人,为富人服务的效率不是政府效率的主要标志,富人自有市场去拥捧他们;政府应致力服务的是弱势群体,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效率才是政府效率的真正标尺。这番话很使我有后背里出汗的感觉。

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一位公务员走在路上,看到拾荒者老人双脚离地,几乎大半个身子探在街头垃圾箱里,为翻找几个饮料瓶而弄得灰头土脸。接着他又看到一个少年也几乎全身钻进垃圾箱里,浑身沾满垃圾只为找几个塑料瓶。这位公务员就向市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为方便拾荒者而降低街头垃圾箱的高度。不久,哥本哈根街头的垃圾箱不仅降低了30公分,而且可以翻转,拾荒者能够很方便地捡到里面的可用之物。街头垃圾箱的改造,为拾荒者找回了形象的尊严,整个哥本哈根为这位公务员的良知点赞,也为政府的效率点赞。

文明的一个细节,是对弱势群体尊严的尊重。发展的文明,包含着对弱势群体尊严的维护。现代发展依托于市场体系,而市场必定造就得利者和沦落人的区分,否则就会泯灭经营的冲动而不成其为市场经济。市场总是青睐强者,捧高强者,“把最后一碗红豆汤送到强者面前”,甚至迫使沦落人为得利者买单。如果仅仅是沦落人为得利者买单,那就是个金钱社会;而如果得利者也能以另一方式为沦落人买单,强者也懂得尊重弱者的尊严,这才是文明社会。考核发展的文明,不能说不要强者的雄起,但最不可缺的是弱者的尊严。一个街头垃圾箱、一条盲道、一间环卫工人休息室、一套疾病突发者的救护体系、一辆公交车停站时为方便上下车的液压倾侧、一根居家养老老人的联系网线……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发展的文明,标示着社会、特别是政府的良知。市场可以放手去推高强者的雄起,政府则应更有效率地投注于维护弱势群体的尊严。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