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发布时间:2017-06-29     稿件来源:《群众》(下半月版)     作者:王 婷    
 

李佐军:“一带一路”建设成功在经济之外

“一带一路”建设,表面看是产业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国际贸易、资金融通等经济建设,但深层次看则延伸至非经济建设领域。短期看,经济建设能立竿见影,但中长期看,经济建设能否成功取决于两大非经济因素:一是软的文化交流、融合、包容;二是硬的高科技和军事保障。

吴晓灵:“去杠杆”不是去到零

“去杠杆”是一个动词,但不是要完全去掉杠杆,不是要去到零,经济活动完全没有杠杆是不可能的。中国杠杆率在全球整体中等、可控,但杠杆结构不合理。此外,供给侧改革中债务重组问题需得到关注,应在严厉控制政府债务率上升的同时,努力进行金融改革,让企业能够把杠杆率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

屈宏斌:用双轨政策应对经济新二元特征

中国经济目前出现了新的二元特征,需要采用相应的双轨政策来区别对待。基于经济已由国有经济拉动转向民营部门拉动为主,宏观经济政策只有朝民营部门倾斜,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这就意味着政策制定者需要一方面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相对宽松,以支持民营部门复苏;另一方面,针对国有部门的高杠杆问题,必须将改革推进的重点放在重组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上,加快清理“僵尸”企业。

巴曙松:比特币交易“堵不如疏”

随着接受比特币作为一种支付手段的公司增多,以及更多的政府和监管机构能够接受它作为一种合法的投资产品,使得比特币的使用范围扩大、代表的交易总额上升,进而影响到比特币的价格。堵不如疏,禁止交易只会使得其转入地下,变得更加不透明。比特币的交易是市场主体之间自愿进行的,强调监管不代表政府需要管制其价格,政府的主要责任还是维护市场交易的公开透明,并教育投资者认知风险。

李彦宏:人工智能革命堪比工业革命

人工智能革命堪比工业革命,两者的区别在于:工业时代最宝贵的东西不是煤,而是蒸汽机的技术革命、革新;同样人工智能时代最宝贵的也不是数据,而是因为数据带来的技术创新。目前,人工智能正开始进入到各个领域,高新技术不断发展,而很多的应用还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因此人工智能充满了很多新的可能性,挖掘潜力巨大。

龙卫球:民法进入价值多元新阶段

民法总则在民法基本原则体系中确立生态环境保护原则,意味着民法在追求维护个人关系或私本位关系的同时,也追求个人利益和自然生态利益的关系和谐。但是,生态环境保护原则作为民法的外部限制性原则,只是使得民法和环境保护法在价值上建立了一种链接,民法和生态环境保护法两者互不替代,将来司法机关要从这种作为外部整体限制的严格角度把握好其适用的方法论。总体来说,民法和环境保护法的新型关系,使得民法进入到了一个尊重生态环境、价值更加多元的阶段。

冯霞:防止规章制度成为“稻草人”

现阶段推进制度改革创新,必须着力增强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高执行力,防止规章制度成为“稻草人”“橡皮筋”。要切实维护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杜绝“破窗效应”。只要人人敬畏制度、履行责任,就会在全社会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氛围。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