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特别要求,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务必努力追求新知,避免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成为新的科盲。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再到人工智能与生命技术,现代科技发展已远超昔日预测或构想,正在对人类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其中既蕴含着重大机遇,也存在巨大不确定性,未知远大于已知,挑战无处不在,科盲根本无法凭借科学决策在科技革命中化挑战为机遇。懂科技也不是一定要成为“专门家”,而是要善于学习新知,尤其是要自觉培育科学精神,让科学精神成决策者标配。
所谓科学精神,核心含义就是既有丰富想象又尊重事实,在修正错误中探索前行,在超越功利中追求真理。对于各级领导来说,学点科技知识很重要,培养科学精神更重要。只有在科学精神光照下,才能“站高、看远、想深、谋实”,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发展。
某科技官员谈到这样一件往事:一个科技项目申请要2亿元,实际上只需要2000万元。“2亿”能顺利通过,主要原因便在于科技项目申请报告“局外人看不懂”,只能交给评审专家定夺。评审专家来自不同领域,难于对项目细致考查,个别专家往往很容易左右评审意见。科学决策变成讨价还价“游戏”,还是因科学精神失灵。
专家论证是科学决策基础,但专家也有其局限,比如更偏向从理论框架内理想状态出发,有些专家还可能会因利益因素,只讲“可行”不说“不可行”。一言以蔽之,专家论证能帮助领导者决策,不能代替领导者决策。“长官意志”要不得,“专家意志”也要小心。在专家论证中“选主意”,已不是在考察科技知识水平,而是在考察是否具备科学精神。多些科学精神,才能既证实又证伪,既看到“可行”,也看到“不可行”,在去伪存真中“兼听而得”,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找到最佳方案。
向真理低头,就是让科学抬头。所谓“低头”,就是自觉放弃错误认识,接受正确意见和理性认识。这点,也是科学精神最可贵特质之一。杭州“南宋御街”获第六届中国人居典范建筑规划设计金奖,设计师是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当年,面对找上门来的地方领导,王澍说,你们很急,希望马上就做设计,但我不能这么做。要想做好,至少三年,而且要有纵深街区,不做假古董。慎重考虑后,地方领导答应了王澍要求。大量事实也早已证明,越富有科学精神,往往越能“让科学抬头”。
知识是力量,无知也是力量。前者是建设性力量,后者是破坏性力量。而无知能演变成破坏性力量,根子还是在于科学精神匮乏。缺乏科学精神,才会要么不敢为天下先,在大谈机遇中丧失机遇;要么由着性子来,想到哪里干到哪里。用科学精神武装头脑,方能打牢成事之基。
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高新技术如今已进入爆发期,“本领恐慌”也更为严重了。不做科盲,要懂科技,已是今日领导干部必备素质。培育科学精神,既是克服“本领恐慌”应有之义,也是克服“本领恐慌”最大动力和最有效途径。
(作者系南京日报资深评论员)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