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光网省”助航数字经济“新蓝海”

发布时间:2017-07-20     稿件来源:《群众》(下半月版)     作者:陈希希 朱成林 朱 程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全球数字化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更宽、更快、更稳定的新一代通信基础网络的需求更加迫切,“光进铜退”成为当前世界通信基础网络发展的主流。江苏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高标准“全光网省”。

数字时代“光进铜退”成主流

目前我国仍有很大一部分网线是以铜为主要材质,以电信号为信息载频,这种传输方式步骤多、能耗大、速度慢、带宽窄,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传输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表示,因物理属性的差异,光纤比铜缆的通信量更大、体积更小、衰减更少。“光进铜退”已经成为世界主流,建设由光纤搭建的“光网”,是目前业界公认的宽带提速最佳解决方案。

江苏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早、发展快、实力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15年《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辖市城区互联网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0兆,农村互联网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100兆;全省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85%以上;城镇、农村宽带平均接入速率分别达到50兆和20兆。

为实现这一目标,逐步淘汰原有“铜网”,加快铺设高速率、高密度、高质量的“光网”,建设高标准“全光网省”势在必行。

江苏率先打造高标准“全光网省”

江苏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高标准“全光网省”。所谓“高标准”。一是高速率,即宽带用户平均带宽超30兆,最高可实现“百兆到户、千兆到楼、T级出口”的端到端全新光网能力;二是高密度,即全省所有城区及一类行政村光纤全覆盖;三是高质量,即提供全程IP化的大管道、大平台,可满足多业务、高带宽的“三网融合”新应用。

作为江苏全光网省的主要建设者,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提出“两跨越、两同步”的建设思路:一方面是技术跨越和进度跨越。跨越光纤到楼(FTTB)方式,从铜缆直接进入光纤到户(FTTH)时代,实现用户接入速率从不足十兆到百兆乃至千兆;跨越20年的铜网建设周期,用5年时间跨越式建设覆盖全省的光网。另一方面,网络建设与服务升级同步,苏北与苏南同步,使江苏全境整体迈入“光网”时代。

“目前光纤的价格已低于铜缆,但要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光进铜退’,相当于对整个通信网络‘大换血’,所需资金仍十分可观。此外,在改造过程中,既要保证建设速度,又要保证不影响网络的正常使用,提升客户感知,实现平稳过渡,这是全光网省建设的难点。”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总经理肖金学说。

分步建设,逐个点亮“全光网城市”。无锡是江苏首个“全光网城市”。2011年至2014年,江苏电信下属无锡电信累计投入50亿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光纤到户(FTTH)工程。截至2014年底,无锡光网覆盖用户数达350万,覆盖率达97.2%,出口带宽2T,居全国领先地位。20155月,无锡市政府与中国电信江苏公司签署协议共建“全光网智慧城市”。截至20159月,无锡已实现光网覆盖率100%,新增光宽带业务受理率100%,传统交换设备退网率100%,宽带用户中光宽带占比超90%,用户平均带宽超30兆,成为全国首个高标准全光网城市。随后,江苏各地市也加快推进“全光网城市”建设。20159月,苏州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全光网城市”和全国首个千兆城市。201512月,南京迈入“千兆光网时代”。位于苏北网络洼地的宿迁和盐城,分别于201511月和12月建成苏北第一个和江苏沿海第一个全光网城市。“今年年底前,镇江、扬州等地的全光网城市也将建成。随着全光网城市被逐个‘点亮’,覆盖全省范围的‘光网大图谱’也逐渐成形。”肖金学说。

搭建“便道”,保证“铜改光”平稳过渡。“铜网”向“光网”升级的过程中,保证网络的连续、稳定、安全是基本要求。“‘铜改光’就像拓宽马路,需留出方便日常通行的便道。尤其是政府、医院、银行等大型公共服务机构和企业用户,断网风险极大,必须保证平稳过渡。”中国电信江苏公司网络发展部主任谢旸说。一方面是在硬件设备上搭建“便道”。升级基础设备主要是对网线和交换机设备的更新,即将铜线和程控交换机,更换成光纤和光纤交换机。在“铜网时代”,作为信息流通“主干道”的程控交换机一般都有几百万个端口,每一个端口都对应一户人家,如直接替换会造成大范围断网。为此,中国电信江苏公司采用具备光纤接入能力的小型交换机如FTTC(光纤到路边)和FTTB(光纤到楼宇)设备作为过渡,搭建过渡“便道”,有效避免断网。另一方面是在软件程序上搭建“便道”。网关是控制网络模式的核心程序,中国电信江苏公司采用“PON+LTE双上行网关方案”。该方案利用一个节点布设路由器来搭建无线光纤网络,同时再利用4G无线网络进行补充覆盖,即同时向用户提供PON(无源光纤网络)和LTE4G无线网络)两条通道,从而在“铜改光”过程中为客户提供上网双保险,使旧有网络退出与新建网络进入能够同步进行。“这种方案虽然传输距离较短,覆盖范围较小,但无须另设机房,前期投资小,维护容易,同时两条网络皆能保证信息高速传输。”谢旸说。

梯度利用,最大限度节约建设成本。FTTCFTTB设备作为过渡设备,如果采购数量少,就无法满足大范围的替换,影响“铜改光”的速度;如果增加采购量,又将增加建设成本,造成资源浪费。对此,江苏电信采取“梯度利用”的策略。一是合理调配FTTCFTTB设备等新资源。仔细梳理需要替换程控交换机的区域,制定相应的建设时间表,并调配近年来在新建小区中已经部署的和闲置的FTTCFTTB设备,向程控交换机替换区域集中,保证充足供应。如无锡市区域内的光纤交换机建成后,FTTCFTTB设备就被运用到南通市的光网建设中,如此滚动利用。二是改造复用程控交换机和铜线等旧设备。对状态较好、技术较先进的程控交换机,江苏电信同厂商合作进行改造,使其具备一定的光网接入能力从而继续服役;对退下来的铜线,江苏电信将其放入资源池,用以制造新的设备或其他用途;对铜网退出后腾出机房空间,则规划为办公、营业场所或分布式IDC机房等。肖金学说:“资源的梯度利用不仅破解了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难题,也加快推进了江苏‘全光网省’的建设进度。据不完全统计,这两个方法一共节省下十多亿元的投资。”

协同发力数字经济“新蓝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同时提出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与传统行业渗透融合,催生出积极创新的发展新模式,成为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苏少林说。

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指出,强大的光网络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千年基石。如果没有光网络,那么电信网业务、互联网应用、物联网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等都将成为空中楼阁,发展数字经济也无从谈起。

信息通信行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高度关联,被认为是发展的“助推器”和“转换器”。数据显示,信息通信行业每增加投资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4-5元,产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对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着重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我国高度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现已有江苏、四川、山西、山东、安徽、河南6个省份建成“全光网省”,其中,江苏的高标准“全光网省”已全国领先、居国际前列。然而,与日韩美等先进国家相比,江苏在光网利用率和互联网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究其原因,一是高速率网络资费相对较高。与国外相比,江苏当前宽带月租费用已比较低,但在网络资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上仍较高。以南京电信100兆光纤宽带为例,如果不融合其他电信产品,单宽带月租费约为149元,低于日、韩、美及中国香港的月租费用,仅为美国资费的三分之一,但在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上则为美国的1.7倍。二是互联网应用供给相对滞后。日、韩、美等国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同步推动宽带网络供给和互联网应用供给,从而形成光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而目前江苏的“光网”建设仍以提高网络速率为主,高附加值的内容服务,包括体育、教育、娱乐、购物、广告、翻译、医疗等消费者服务和云计算、大数据等企业级服务还不丰富。

加快推进“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

江苏应把握高标准“全光网省”建成契机,结合光网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瞄准互联网应用供给市场,加快推进“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政企协同发力,全面布局数字经济“新蓝海”。

第一,以光网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提高公共服务领域的光网利用率。智慧城市是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超高速全光网络为依托,对公众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构建城市发展的智能环境和面向未来的全新城市形态。江苏建成“全光网省”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快速通道,下一步应以此为基础,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公共服务,提高“光网”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利用率,服务百姓需求,服务民生发展。

第二,深化“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把握产业互联网发展新风向。我国最初的互联网应用以企业的信息化改造为主,近十年来延伸到消费领域并促成消费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随着消费互联网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当前又出现向产业互联网回溯的趋势。专家预测,针对企业的互联网服务将引领下一个行业风口。江苏应适时把握互联网发展新风向,争取BAT、华为、中兴、IBM等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在江苏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等企业级应用,鼓励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在生产制造、销售物流、资本运作等环节提高网络化程度,推动企业、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鼓励互联网企业创新,推动消费级互联网应用做精做专。随着消费升级,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信息消费已成为互联网产业新的增长点。在消费市场,“精而专”的互联网应用更具有生命力,江苏应鼓励和扶持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活动,增加体育、教育、娱乐、购物、广告、翻译、医疗等消费级互联网应用的供给,促进信息消费,大力推动互联网应用业务发展。

第四,发挥电信运营商的主力军作用,支持其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电信运营商既是网络建设扩容的主力军,也是互联网应用拓展的生力军。江苏应发挥电信运营商的主力军作用,依托其技术、网络优势,引导运营商加大在省内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率先推广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最新技术,加大对江苏企业设备、产品和软件的采购力度。与此同时,鼓励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和运营商加强合作,创新网络服务业务模式,增加高附加值内容服务,进一步拓展互联网和增值业务市场,助推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运营商转型。

(作者系中国经济信息社分析师)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