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出的《追问》
目前,《追问》发行量已突破70万册。能有这样的成绩,是我未曾预料到的。创作这本书,是我多年“追问”的结果。2005年至2008年,我前往伊犁援疆。回来后的几年,总感觉当时的干部状态不大对,至少是比较“活跃”的那一批干部是不正常的。
上世纪30年代,张天翼有部小说《华威先生》,写国民党政府官员华威整天忙碌于开会、演说、吃饭。而在前些年,一些干部不就是这样吗?他们过的就是和华威一样的生活,甚至一些干部过着声色犬马、醉生梦死的日子。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一段描述:“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庸懒无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
我认为总书记的概括很精确,一点也不夸张。如果社会精英群体一直是那样的状态,我们的党和国家就非常危险了。我2010年出版《亢奋》一书,就是描绘我所看到的荒诞现实。当然,作家的思想是非常绵弱的。书中人物的结局将何去何从,我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零容忍的态度铁腕惩腐。我切身体会到,这是特别明智的选择。而随着一些官员的“落马”,他们的心态也发生着“裂变”。我写《追问》,就是从作家角度探寻人性的幽暗与复杂,以文学形式再现落马官员的心路历程。现在看起来,这个目的基本达到了。
找准落马者的“病灶”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沉沦腐败,背后有深刻的社会原因。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的欲望也会野蛮生长。如果不及时遏制,价值取向就极易发生异变。加之社会思潮鱼龙混杂,制度建设尚不完备,在社会大气候和周边小环境影响下,腐败现象不免滋生暗长。
在中纪委和江苏省纪委的帮助支持下,我获得了633个案例资料,从中遴选出28个地厅级与省管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典型,采访了其中的13人。分析发现,这些落马官员腐败过程是有共同特征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激情奋斗期、亢奋焦躁期、颓败期。
这些被查处的干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都有一个激情奋斗期。往往年轻时目标明确,吃苦耐劳,比较有激情,个人发展也比较快。在手握大权后极度亢奋,加上欲望勾引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形成一种比较混乱的力量,使其焦躁不安。一旦有私心,人性中潜伏的欲望就会通过权力释放出来,本人也会非常纠结,进入亢奋焦虑期。一旦开始违反党纪国法,就逐渐丧失底线,最终越走越远甚至肆无忌惮,进入颓败期。
在此过程中,这些落马官员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共同点,内心世界总有一个角落是混沌的。混沌,是这部分人的心理常态。在权力面前,只要内心深处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就足以导致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崩溃掉。访谈中发现,大多数落马官员并未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症结,根本看不清自己内心的真实。
我写每个落马官员,都先找准他的“病灶”。找不到病灶,就开不对药方。《暗裂》一章中,我把党员干部比喻为艺术品。艺术品确有其价值,但如果它存在隐藏很深的、不易察觉的暗裂,最终就必然会破裂。书中的大学书记,是一个光鲜的成功人士,但内心依然是封建式的官场审美,认为当官就要八面威风;书中的赵市长,一场失恋使其情感观出了问题。这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病灶”,导致他们最终堕入腐败深渊。
别被不正常欲望“绑架”
当一个党员干部生活非常光鲜之时,要冷静下来问问自己的内心——当初你所追求的是不是这样的生活?有没有被物质化、功利化的东西绑架?有没有被不正常的欲望绑架?
欲望不是一个空泛的词,可以进行细化分解。我把这种不正常的欲望分解成了七种,分别为身体欲、物欲、情欲、官欲、权欲、时欲、俗欲,可供一一对照。“身体欲”和“物欲”最好理解,前者是满足个人生理性的需要,后者是追逐奢侈,把外在物质化的东西看得很重,包括收藏玉石、字画、名牌商品等。
有的干部因为亲情、友情、乡情甚至滥情等走上违纪违法的歧途,就是不正常的“情欲”所致。在《追问》中,就有这样的典型。如美女书记,就是因补偿对老公多年的亏欠而突破了底线;如交通厅长,就是分不清友情性质,为帮助哥们朋友而滥用权力;如金融高管所认为的风流,实质上就是一种滥情。
有的领导干部心中暗藏不正常的“官欲”,认为当官就要居高临下,八面威风。这种认识,没有把现在的党员领导干部和过去的官老爷区分开来,从政观没有摆脱封建思想。与此接近的是“权欲”,内心有极强的控制欲,试图用公权摆布他人,获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追问》中的国企董事长,构筑一个任由自己掌控的权力王国,就是权欲膨胀的典型。
所谓的“时欲”,就是一味跟着时代跑,喜欢跟风。前些年,一些官员觉得不应酬不行,不参加应酬就觉得被边缘化了,就是典型表现。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内心虚弱,没有强大的价值观作为支撑,最终随波逐流、同流合污。
最后一种是“俗欲”,指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文化构成还停留在中国的俗文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较低俗。有的特别注重“面子”与“儿子”,凡事都讲面子,封建的传宗接代思想比较重,容易出问题;有的特别讲究“江湖义气”,义气一上来,原则就靠边站;有的依然脱不开市侩习气,目光短浅,看不到未来。俗人做俗事,影响的可能只是身边有限的几个人,但领导干部挣脱不了“俗欲”,就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甚至带坏一个行业、一个区域。
心正了,路才正
最近,一些单位邀请我讲座,我讲的主题都是“追问初心”。建党初期,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提着脑袋加入共产党?他们追求的是国家的富强、人民的解放,他们有崇高的信念、伟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反观现在的腐败分子,没有什么理想情操可言,早就忘了初心。
一个忘了初心的人,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任何考验。只有不忘初心,才能锻造强大的自我,抵御各种不正常的欲望。我常想:“一颗自爱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一颗爱家的心,有一两个平方米那么大;一颗爱人民的心,就有960万平方公里那么大。爱越大,心越大,力量就无穷。”共产党人的初心是爱人民的、广博的“大情大义”,而非为个人、家庭谋私利的“小情小义”。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讲:“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初心就是第一颗扣子。心正,路才正。如果心不正,努力奋斗就不是使自己接近成功,而是使自己接近失败。青年人一定要问问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要按照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抱负,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同时也要有远见,“今天你跟什么人一般见识,明天你就会成为什么人”,要多向有高尚情操的人看齐。
(盛励根据口述整理)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