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现金社会”的首要问题是安全

发布时间:2017-09-01     稿件来源:《群众》(下半月版)     作者:谭浩俊    
 

微信自2015年便已推出88日为无现金日,支付宝今年则抢先赶在81日至8日推出了“无现金城市周”。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巨头对于无现金营销活动的“较劲”,将本已渗透人们生活的无现金支付推上了风口浪尖。

由于个别商家采取了比较极端的手段,“无现金”问题也引起了管理层的高度关注。如珠海一家面馆因只接受手机支付而“谢绝现金”,被央行珠海支行认定为“拒收人民币”的违法行为。7月底,央行武汉分行约谈蚂蚁金服公关部负责人,告知人民币管理相关法律制度,明确要求撤掉所有含有“无现金”字眼的宣传标语等。

能不能用“无现金”的表达方式,当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无现金社会”终将到来,只是时间问题。因为,货币也不是天然就有,也是从物物交换逐步转变而来。而进入货币时代以后,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诸如银票、汇兑等不直接接触现金的行为,从而让“无现金”在货币流通中有了表现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货币还是银票等,在首次出现时,也遭遇到了与“无现金社会”一样的质疑。但是,最终都变成了现实。

事实上,对“无现金”来说,真正应当关注的,并不是用什么概念,而是安全,亦即如何最大限度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为,随着“无现金”范围的不断扩大,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也会越来越多,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也会越来越复杂。至于“无现金”也好,“非现金”也罢,“无现金社会”也行,最终都是现金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不需要过多争论,更不需要在概念上做文章。

当年货币替代实物、银票替代直接使用现金时,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安全问题,即这些货币、银票等是否安全,是否会给使用者带来风险。也正是因为没有在安全方面出现太大的漏洞,没有给人们带来严重损失,并且有效避免了实物、现金被抢等方面的问题,才最终为人们所接受,并一直发展到今天。

移动支付手段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对现金使用形成了冲击。毫无疑问,移动支付颠覆了现金支付方式。正如现金支付同样存在安全问题一样,“无现金”对安全的要求,显然比现金更高。毕竟,现金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相关的制度、规定、规则、监管、运行、程序等都已经相当完善。相反,移动支付诞生时间不长,很多方面需要完善、需要防止存在漏洞、需要打好各种补丁。所以,应当把目光更多地转向安全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无现金”的安全问题。随着“无现金社会”的到来,更为先进、科学、安全风险小的“无现金”手段也会出现。

有关方面担心“无现金”可能带来的问题是需要的,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无现金”不要发生大的问题,尤其在现金没有退出市场的情况下遏制不收现金问题的发生,也是需要的。前提是,不要对“无现金”持质疑和反对态度,不要为“无现金社会”的到来设置障碍。“无现金社会”终将到来,只是时间问题。而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才是应对“无现金社会”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

(作者系镇江市质监局副局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