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大走访”的关注点

发布时间:2017-09-01     稿件来源:《群众》(下半月版)     作者:杨中良    

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诚化解民忧,用实干凝聚民心。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百千万”大走访活动要求,深入开展“机关联系社区化解矛盾、干部联系企业化解问题、党员联系群众化解困难”——“三联三化”集中走访帮扶活动。活动中,我们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以作风的转变和行政效能的提升凝聚民心、汇聚力量,形成了众志成城、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关注公共堵点,补齐各项短板。注重“问题访”、“焦点访”,充分调研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优势和问题,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寻找解决问题的科学决策、跨越争先的有效路径、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加快补齐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短板。坚持把增收富民作为民生幸福的关键点,以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推动创业为根本,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大力实施产业、就业、创业、物业、合作、帮扶、低保托底“七项富民”工程,促进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扎实办好基础建设、环境治理、民生保障等10大类63件民生实事。

关注弱势群体,兜住社会底线。强化民生导向,锚定“富民坐标”。针对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特困人群就业、低收入农户保障等突出问题,既“输血”送温暖又“造血”给出路,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加大社区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盘活和开发力度,进一步增加集体性收入,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生活的长久之计。全面梳理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无业致贫等五大类贫困原因,对症施策,一户一策,制定了提供技能培训、落实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协调落实低保政策等一系列帮扶措施。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动者就业创业需求对接机制、企业岗位需求与劳动者就业意愿对接机制,重点解决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举办各类免费技能培训,召开暖企送岗大型公益招聘会,用足用活各类社会保障政策,全力实施精准扶贫。

关注特殊对象,化解信访积案。坚持“带案走访”“带题走访”,深入信访老户、信访困难户和信访重点户家中,积极做好政策宣传、释疑解惑、情绪疏导、矛盾化解等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各种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实行重大信访案件领导包案责任制,严格落实“区委同志包块、区政府同志包线、人大政协同志包案”的工作机制,做到“一个问题、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个方案、一抓到底”。

关注企业痛点,提高服务效能。深入开展政银企合作对接,大力实施招金引银,推进金融服务载体搭建,切实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人才招聘、人才合作,大力引进“千人计划”、省市“双创计划”、专业技术人才,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培育壮大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引导企业抱团发展、协同创新。出台“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和“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增强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创新创业载体、新增一批新型产业企业、提升一批创业市场主体。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对企业实行“并联批”“零前置”“代办制”等创新举措,推动实体大厅与网上平台线上线下融合,进一步打造低成本、高绩效的营商环境,使企业轻装上阵甩开膀子迈上发展的快车道。

开展“三联三化”大走访活动,“零距离”一线接触群众,“零障碍”回应群众诉求,“零缺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全区党员干部访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抓关键求突破干在先,为发挥“三个作用”、推进“两聚一高”注入了新的动力。

(作者系徐州市鼓楼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