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

——雨花英烈精神的时代弘扬
发布时间:2017-09-26     稿件来源:《群众》(下半月版)     作者:高信奇    
 2014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期间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用好用活这些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南京雨花台,落花如雨;雨花台烈士陵园,群雕叠阶。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近10万共产党员、工人、知识分子和农民等在此慷慨赴死。英烈们用青春、生命、鲜血铸就出一种时代精神——雨花英烈精神。

弘扬雨花英烈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殷切期待。近年来,江苏省和南京市集中力量挖掘梳理这一珍贵红色资源,深化研究阐释、宣传推广和教育实践,让雨花英烈精神成为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多途径挖掘

雨花台是一座英雄的丰碑,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红色的革命文化,蕴藏着一种高贵的气质、时代的精神。近年来,省市委高度重视雨花英烈精神的提炼、概括等工作,多途径进行挖掘和保护。

成立研究机构,打造理论高地。20149月,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和南京师范大学合作,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为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和发展提供专业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随后,又成立“南京雨花英烈研究会”,对雨花英烈遗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挖掘与悉心研究。研究机构做了大量存史工作,加强史料收集整理工作,访寻烈士史料事迹,深入挖掘其蕴涵的雨花英烈精神的丰富内容。

组织高端会议,深化学术研究。2015年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委联合举办“雨花英烈精神研讨会”,对雨花英烈精神的内涵表述、现实呈现、精神内核、历史定位、学习宣传等议题开展充分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2016年,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办、市委党校等七家单位共同主办“南京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内涵挖掘和利用的初步探索与实践研讨会”,对南京红色文化包括雨花英烈精神进行了多角度多视野多学科的研讨。南京雨花英烈研究会还主办了“雨花英烈精神及其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南京等地的专家带来了最新的学术成果,深入挖掘了雨花英烈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

课题项目牵引,成果不断呈现。2014年,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申报了“关于雨花烈士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课题。南京雨花英烈研究会组织力量,启动“雨花英烈精神与南京‘红色文化之城’建设研究”科研项目,联合攻关,以期提出富有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建议意见。通过学术研究、社会征集、协商讨论,大家形成共识,一致认为“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身为民、勇于担当”是雨花英烈精神最突出、最集中的价值取向,“信仰、忠诚、为民、担当”是其高度凝练的表述。这一简洁通俗表述,赢得广大党员、群众的好评。

多维度传播

为传播好雨花英烈事迹,相关部门既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主渠道作用,又借助于新媒体手段,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说”出英烈精神,释放更多正能量。

出版丛书读物,实现以文载道。201612月,由著名作家张新科撰写的、描写雨花英烈英雄事迹的长篇小说《苍茫大地》出版发行,受到社会高度关注,读者好评如潮。2015年,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联合编纂《雨花台烈士传丛书》,计划作传100位雨花英烈,一人一传,独立成书。目前已经连续出版了《邓中夏传》《恽代英传》等27本。省委宣传部策划、省作协组织作家创作出版的《雨花忠魂》纪实文学系列丛书,展示了烈士的崇高精神世界和伟大革命情操。此外,还编辑了史料《雨花英烈文集》、《雨花英烈家书》以及《雨花英烈画传》,原汁原味地展示了英烈们的思想历程和光辉形象。

高雅艺术呈现,讲述英烈故事。艺术传递思想,透视心灵。2016年,省委宣传部等8家单位通力合作,共同创作拍摄了6集电视纪录片《致未来书》。为用史料说话,摄制组行程4万多公里,甚至远赴美国、俄罗斯、德国和法国,奔赴近20个省,采访相关人物50多位。该片获得巨大成功,国家广电总局给予高度评价。近年来,还创作歌曲《雨花魂》,编写广播剧《恽代英》,排演大型党性专题教育文艺剧《雨花颂·信仰》、话剧《雨花台》、越剧《丁香》,让富含雨花英烈精神价值的影视作品走进了广大市民家庭。这些艺术作品,以声光电形式,为观众讲述烈士们生前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故事。

用好各类媒介,全面系统宣传。近年来,《群众》杂志、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主流媒体分专题、分层次、分系列,全面系统宣介雨花英烈事迹。南京市委组织部率先建设雨花台烈士陵园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开通“中国雨花台”官方微博和微信,实现全天候方便快捷的访问;群众网策划推出“弘扬雨花英烈精神”专题页面,市委宣传部打造南京爱国主义教育微课堂,雨花台烈士陵园担纲制作12集《雨花档案》微电影。与专业制作不同,《雨花档案》由雨花台员工创作、表演、拍摄、剪辑,成本虽低但赢得网民“点赞”。

开发文创产品,传递英烈精神。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联合南京创意设计中心,诚邀多家文创企业联合研发“雨花台的红色记忆”主题文创产品,将红色题材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提升文物遗存的欣赏价值和纪念价值,研发旅游纪念品、商务礼品、专题仪式纪念品三个系列220多款红色文创产品,将红色记忆融入寻常器物之中。

仪式化唤起

仪式是人类历史中最古老、最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传承人类精神的重要途径。在传承雨花英烈精神方面,公共仪式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祭奠哀思,增强情感认同。近年来,每到清明时节,成千上万的普通市民、学生、单位职工、部队官兵来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展祭奠、缅怀革命先烈活动。在敬献花圈花篮、默哀、参观、瞻仰等公共仪式中,达到生者“与先烈同在”的心理体验。近年来,每年约有200万各界人士前往雨花台瞻仰悼念先烈。44日、5日两天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缅怀日”,每年清明小长假每天接待人数都有10万人次之多。

重温誓词,唤起初心记忆。雨花英烈精神是我们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锻炼党员党性的良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期间,众多基层党组织组织党员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进行党性锻炼。在党旗下,在纪念碑前,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唤起记忆,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

言语对话,感知精神力量。仪式性的语言沟通,是增进对英烈精神理解、认同的有效方式。2015年南京市聘请了一批烈士亲属组成“雨花英烈亲属宣讲团”,以自己亲身感受说出烈士事迹。举办“红色文化看传承”系列对话访谈活动,包括“红色文化传承·世纪追寻家国史”雨花英烈近亲属口述史征集活动,并招聘一支由40名在宁高校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参与亲属口述史征集工作。另有“红色文化看传承·怎样才是好人大家谈”、“红色文化看传承·穿越时空的对话”——当代青年给雨花烈士“回信”征文等活动。后者反响尤为热烈,活动启动一个月内就收到2000多封来信,新浪微博“穿越时空的对话”话题阅读量高达120万人次。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