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紧“防风险”这根弦

发布时间:2017-09-26     稿件来源:《群众》(下半月版)     作者:李佳婧    

 

防风险,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高度关注的话题之一。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中输入“风险”,会显示161条与之相关的内容。7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带领人民成功抵御重大风险”。这是在清醒研判国情党情的基础上,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提出的最根本要求。

当下,我国面临的风险具有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多样性和集中显露性。一方面,国内与国外的问题交织。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国内外相互影响日益增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国际政治和军事风险很可能快速传导到我国。另一方面,发展与不发展的问题并存。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甚至更多更复杂。比如近几年,民众对于空气质量、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都是这个问题的最好写照。此外,改革与不改革的风险并存。在改革的关键期和深水期,出台的每一项改革举措都会紧紧牵动着利益的分配,不改革必然停滞不前,改革则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诱发新的风险。

风险纷繁复杂,瞬息万变,各级领导干部首先需要确立“不发生重大风险”这个底线。这是因为,一般风险可能不会引发太严重的损失,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推动社会进步和政策完善,但重大风险则可能严重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

也许有的领导干部会说,我所做是一个地区或部门的具体工作,谈不上什么重大风险。实则不然,各类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表现为“蝴蝶效应”,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比如某个具体的安全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和其他安全问题相互作用,甚至导致系统性安全风险。某个具体金融政策的出台,看似无足轻重,一旦出现漏洞,也可能导致重大的金融风险,最终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要对最坏的情形有充分的预见和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必须时刻绷紧“防风险”这根弦,死死守住发展的底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