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服务不能做“选择题”

发布时间:2017-10-30     稿件来源:《群众》(下半月版)     作者:储旭东    

 

用微信的人都知道,可以设置“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也可以设置“不看他的朋友圈”,选择性的屏蔽一些信息。现实中,这类“选择性屏蔽”现象也在某些党员干部的行为上有所表现,让群众寒了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面对群众诉求、期盼,我们只有“必答题”,没有“选择题”。只有真心实意地帮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群众才会对我们的工作真正满意。

但现实中,有一些干部,并没有真正将群众的事放在心上,好处理,容易见成效的工作抢着干、争着做,对难解决,甚至容易出矛盾的工作四处躲、装看不见。有的干部,眼里没有群众,没有工作,但是却对哪里出政绩“门清”,领导面前总有他,群众面前却无影无踪。有的干部,只看得见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对其他工作“一棒子打死”,能推则推,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这种“选择性”做工作的现象,究其实质,还是作风出了问题。正是因为缺乏对人民群众的真感情,做工作就容易动机不纯、显得浮躁,进而导致干群之间心不能往一处想、事不能往一处办,如此这般,群众又如何能信服我们的服务呢人民有期盼,我们就当有回应,要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切不可在群众诉求面前装聋作哑、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我们只有将工作重心始终围绕在群众身上,才能得到群众的真情回应、全力支持。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句话不仅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底线”,更是我们不断优化服务、担当作为的“高线”。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意识、站稳人民立场,摆正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不管官职高低、权力大小,都要坚持从群众角度看问题、找办法、谋创新,少处“庙堂之高”,多去田间地头,始终与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让群众智慧凝聚为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将群众诉求转化为工作的新目标新动能。各级党组织也应多关注干部的思想风气,创新管理思路、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脱离群众、作风虚浮的“带病”干部没市场,让默默付出、胸怀群众的优秀干部得实惠,给党员干部营造常驻一线、勤下基层的良好氛围。

为人民服务不能做“选择题”,而要多做“必答题”。只有始终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之源,党员干部才能始终保持宗旨信念不动摇,在用真情、交真心、解真难中找准定位、大有作为。

(作者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办公室)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