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纸面上的责任落到地

发布时间:2017-10-30     稿件来源:《群众》(下半月版)     作者:朱洪策    
 

前不久,据《人民日报》报道,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山东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说:“这些年乡镇、街道、村签的责任书、责任状满天飞,有些完全不符合实际,根本落实不了。”他还说,签这样的责任书、责任状,实际上是上级在推卸责任。这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对人民不负责任。

近年来,签订责任状、任务书、承诺书等各种“军令状”的纸面落实现象层出不穷,俨然成了领导干部落实责任的有所“作为”形象。“挂帅”虽好,但“出征”为重。束之高阁的纸面落实风气盛行,折射的是形式主义恶风,落实责任更重要的在于走实、走心,要把“躺在”纸面上的责任“拖下床”、落到地,落实到行动中。

当前,进入改革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时间紧迫、困难重重,使得各级政府“压力山大”。十八大以来中央也一直在鼓励领导干部敢想敢干、敢闯敢担。签订责任状等各种“军令状”本身没有问题,甚至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工作创新的举措。但倘若各类“军令状”签订之后成为无人问津的“库存”、躺在“纸床”上的“僵尸”,上级政府只是通过年底考核评优表彰几个先进,惩戒问责几个“洗碗者”;基层单位只是通过“潜规则”“一纸总结”谋求荣誉。这些看似工作责任都得到了落实,实则不然,真正惠民的“红利”因“水分”而被“蒸发掉”,政府的形象已被推责懒政者破坏掉,而那些真正敢干真干的落实者反成了“替罪羊”。“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因为重落实,安得鲁·罗文才能够历经千险、克服万难,最后顺利把信送到加西亚手上;反之,因为轻落实而重“军令状”,才有了“孔明挥泪斩马谡”这段典故,可见落实对事业成败的重要性。

如何让满天飞的责任状“降落”下来如何使躺在纸面上的落实“走下床”如何挤干水分使责任真正得到落实这些都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考题。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端正思想观念,牢记实干兴邦的真理,认真干、加油干、没有水分地干,真正做到敢担当、勤落实、真落实。领导干部与其花时间咬文嚼字“思忖千百度”躺在“纸床”上落实,还不如把心思放在下基层搞调研,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一线,用脚步丈量责任,争做想干、敢干、能干、真干的“达康”式干部。也提醒各级政府要因地签状、因情签状,创新工作方式,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切除推诿甩责的“毒瘤”。同时也需要发动广大群众拿起手机、“手电筒”,监督身边的懒政者,人人争做政府工作的“监督员”,督促广大领导干部敢担当、勤作为、真落实。

(作者单位:盐城市城乡建设局)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