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延期格外值得关注。2014年12月,全国33个县开展“三块地”改革试点,主要任务是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原定今年底完成试点任务。2017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延长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33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期限的决定草案,拟将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期限延长1年,至2018年12月31日。
“三块地”改革试点期限延长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改革与农民和农村集体利益密切相关,还需要更多时间深化改革以解决试点中的问题;二是改革在缓解征地矛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中经验需要总结;三是要根据改革试点经验完善立法,确保其“可复制、可推广”。这实际上也释放出强烈信号:“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
廖俊波在福建省政和县任县委书记时带领干群走特色化与差异化路子,县域经济从“省末位”跨入“省十佳”。他喜欢说:“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他还说:“组织派我来,不是让我来过渡的,是让我来干事的。”“无论做什么事,一般都有人赞成,有人不赞成,有人观望,所以下手一定要快。”以其行观其言不难看出,“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实质就是敢于担当,勇于先行先试,善于在破解难题中干成事。
人大以授权方式启动重大改革试点,在试点期满前夕作出延期决定已不是首次,比如先前曾将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期限延期至2018年5月。延期改革试点,意在避免强行闯关有后患,彰显了求实精神,也彰显了改革决心。诸多硬骨头式改革“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对“认准的事”,就得“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
此外我们也要注意,干事创业应有止于至善精神,但不能把止于至善等同于绝对完美,反而给各项事业带来不利,造成“至善损失”。比如“摸着石头比不过河”。面对中央和地方改革部署,他们表态积极,言辞恳切,一到抓落实就顾左右而言他,凡事动不动就“先放放、再议议”,总想等万事俱备再行动,贻误了改革时机。比如“精致的平庸主义”。因为怕触碰旧利益格局,总是把改革方案磨得没有棱角再出台。比如“面子工程”。一味靠优惠政策洼地保证改革试点光鲜,或者故意回避矛盾和问题,夸大试点效果,以至改革试点各种做法很难在更大范围推广。欲将改革进行到底,就得真正做到“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
深水区改革所触动利益存量越来越大,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然后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已经成为改革常态。这本来就是为了消除改革创新不确定性,发现问题也是成绩,因而对改革试点也不必“抢工期”,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以求实精神对待改革试点,有利于消除“决而不行、行而不破,稳妥有余,积极不足”顾虑,激励更多人“背着石头上山”。愿“三块地”改革试点延期背后的现实考量和示范效应,融入诸多改革的实践肌理,成为改革大业不可或缺的宝贵品质。
(作者系南京日报资深评论员)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