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根本的是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组织根基。当前,党的组织生活的各项制度不断规范,活动氛围日渐浓厚,但如何确保党的组织生活从“有形”到“有效”,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让思想认识更到位。思想认识是行为的先导。当前,一些党员对开展组织生活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这种认识偏差带来了工作重心的偏移,往往注重形式多于内容,使组织生活的效用严重降低。同时,也有一些党员对开展组织生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都局限于就事论事,组织生活出现娱乐化、庸俗化等不良倾向。鉴于此,提高广大基层党务工作者对开展党的组织生活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组织生活实效的首要任务。各级党建工作责任主体在对基层党务工作者进行培训时,要就党的组织生活进行有针对性宣传教育,让每一名党务工作者充分认识组织生活“是什么、为什么”。同时,要强化对党务工作者的组织生活实务培训,就每一项组织生活制度内容、程序等进行详细讲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让他们正确掌握组织生活该“干什么、怎么办”。
设计细化配套规范,让制度体系更完备。近年来,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体系逐步完备,但这些规范大都是宏观的、原则性的,在执行中存在很大的自由度。如果没有相关配套的制度约束和保障,基层在执行中会很容易跑偏走样。为此,要按照《准则》中关于组织生活的各项要求,对“三会一课”等制度的目的意义、思路理念、形式内容、程序步骤、质量标准等进行细化规范,让基层党组织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标可对,确保组织生活的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比如,在开展组织生活时严格要求每名党员佩戴党员标志,不断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增强组织生活的仪式感、神圣感。要通过制度规范着重解决组织生活中的重会轻课、重学轻讲、重说轻干等现象,有效确立问题导向、实效导向,引导基层组织生活的重心向理论武装、党性教育等内容转移。要建立党的组织生活约束保障制度,通过积分管理与党员评优评先等结合,充分调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主动性,有效激发党员融入组织的积极性。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让制度执行更有效。当前,有些基层党组织的“三会一课”依然是“读读文件读读报”,虽然有“组织”的形式,却无“生活”的本质。有的基层党组织为增强组织生活的活力,将组织生活从“线下”搬到“线上”,这种创新虽然方便了活动开展,一定程度上却失去了“组织”的属性,每名党员仍然处于游离状态,缺少了组织的监督和真实场景的氛围感染,其成效必然大打折扣。实践证明,党员处于群体状况下的信仰灌输效果要明显强于分散状态下的效果,在互动情景下的效果又要明显好于单向灌输的方式。因此,开展党的组织生活要充分利用集体生活的作用机理进行科学组织。党建工作责任主体要对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作为考评重要内容,加强巡视巡察,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要注重选树先进典型,总结表彰在开展党的组织生活中工作扎实、方式创新、成效明显的基层党组织,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作者系常州市级机关工委调研室主任)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