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江苏加快实施海洋强省战略,需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动力转换,聚焦海洋经济功能提升和提质增效,突破阻碍海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不断提升海洋经济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发挥海洋产业和临海产业空间布局新优势。一是全面提升以沿海地区为纵轴、沿江两岸为横轴的“L”型蓝色海洋经济带建设,优化沿海海洋产业布局,拓展沿海地区与长江经济带海洋产业合作空间。二是构建沿东陇海线海洋经济成长轴和淮河生态经济带海洋经济成长轴,扩大盐城滨海港内陆腹地,拓展江苏沿海海洋产业支撑能力。三是推进海洋经济重大载体错位发展,充分发挥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各自的优势,实现江苏海洋经济跨越发展。
推进传统海洋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新突破。一是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大力发展海水特种养殖、工厂化养殖、立体生态养殖;促进海洋船舶修造业集聚集约发展、错位发展。二是建设一批产业配套能力强、市场影响大、创新活力强、创业环境好、辐射带动强的海洋新兴产业基地,逐步把基地打造成为江苏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擎和载体。三是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内容丰富的海洋旅游基地,建立海洋文化先行区,探索文化与海洋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打造海洋人才集聚与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的新高地。一是加大对海洋科技人才建设的资本投入,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专业化海洋科技人才,加强涉海专业教育的投入;有效整合江苏涉海科技力量,加快江苏海洋大学建设步伐。二是深度整合并融合国内外、省内外涉海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人才,培育以现代数字化技术为重点的智慧产业,建设有江苏特色的海洋创新模式。三是注重区域科技深度合作,以科技成果转化、产品生产为主攻方向,加强与上海、南京等地科研机构技术合作,共同开发相关产品,海洋科研机构侧重于技术消化吸收与应用环节的研究。
构建江苏沿海地区港产城融合发展新体制。一是按照分层管理运营的模式,统筹规划管理江海港口资源;以港航企业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组建港航企业集团,以深化改革、投资融资,重组沿江沿海港口资产,开发深水港资源,促进江苏港口发展。二是改善港口与外界交通,疏浚港口河道,提高航道标准,完善连接港区与高速公路的通道,改善运输条件,规划港区与新长铁路的支线,实现铁港联运,保证港口物资周转。三是推动沿海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推动临海县城向海发展,促进重点中心镇与港区、开发区合理分工、协调发展。
实施江苏海洋产业低碳循环发展新举措。一是统筹近岸开发与远海空间拓展,加强近海海洋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重点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开展沿海沿江污水处理能力评估,完善生态化工业生产体系,加大海上污染源控制力度。二是促进现代海洋产业向低碳经济模式方向发展,大力推行岸电、油改电、油改气、绿色照明等节能减排技术,加快已有项目技术改造步伐,加大对生产污水、扬尘等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三是抓住江苏沿海地区传统产业循环化改造机遇,拉伸海洋产业链条,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引进适当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海洋经济系统形成稳定的动态结构。
(作者系沿海发展智库研究员、盐城师范学院教授)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