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机制为干事创业者“赋能”

发布时间:2017-12-01     稿件来源:《群众》(下半月版)     作者:王 婷    
 

在干部队伍建设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多次强调,要建立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的机制,为破解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善为”“不能为”“不作为”等问题明确了方向、提供了路径。

江苏发展长期走在全国前列,这也意味着化解发展起来后可能会先行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的需求更为迫切,更加呼唤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改革者、实干家。三项机制相互衔接配套,让能干实干者有平台、受重用,让敢闯敢试者有底气、受包容,让碌碌无为者有压力、受惩戒,有助于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是为干事创业者“赋能”的有力之举。

鼓励激励是基础,旨在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干部力量的发挥,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对干部监督约束的同时,鼓励激励也必不可少。鼓励激励牵涉广泛,要用系统化思维处理好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的关系、个体激励和队伍激励的关系以及多种激励手段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套系统、管用的激励机制,统筹好干部考核奖励机制、选拔任用机制、关心爱护机制,让广大干部在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有提升、精神上受鼓舞,有效破解“为官不为”问题。

容错纠错是保障,旨在解决干部干事创业放不开手脚的问题。容错为手段,纠错为目的,二者相互统一、相辅相成,为干事创业者撑腰壮胆、保驾护航。容错纠错离不开辩证思维。一方面,容错的前提是要分辨出错误的性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划清边界底线,明晰试错空间,防止容错过度变“纵错”。另一方面,容错还需纠错。宽容错误,并不是对错误听之任之,而要在容错的基础上主动纠错,并尽可能规避错误的发生。纠错不仅是及时止损,也是为了在下一步改革试错的过程中,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改革实效。

能上能下是导向,旨在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外部压力不够的问题。能上还应能下,能下还需真下,能下也能再上,是能上能下的三重要义。其一,要让有为者有“位”,将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任用到重要岗位上,同时让平庸者下、让失职者下、让不适者下;其二,要明确下的标准、规范下的方式、疏通下的渠道,坚持动真碰硬,同时在实施中防止变软走偏;其三,能上能下离不开动态思维,对调整下来的干部要跟踪了解其思想状况和工作状态,保留“再上”的可能性,而非“一下了之”。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