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该多些“从下出发”

发布时间:2018-01-03     稿件来源:《群众》(下半月版)     作者:刘根生    
 

从下出发,即善于从下往上看。从下出发还是从上出发,观看事物结果会大不相同。比如从太空看地球,球体晶莹透亮;从海底看地球,则能看到地球内部还有水循环和碳循环。在公共决策中,既要由上往下看,以把握全局和大势,又要从下往上看,以把握实际情况,防止落入决策视角陷阱。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被简称为“民生三感”。有效提升“民生三感”,特别需要在吃透“顶层设计”精神基础上,多些从下出发。

廖俊波在政和县任县委书记时给人留下了一个极深印象:“迈开腿,为民赶路不知疲倦。”他就像一个步履匆匆的行者,跋山涉水、不辞辛苦,走村入户、访贫问苦。他把百姓所急所忧记在心间,整合各种资源,联系各方力量,为百姓排忧解难。这告诉我们,从下出发就是要尊重群众实际上的需要。

连云港市赣榆区西棘荡村党委书记钟佰均扎根乡间近20年,让曾经的穷村蜕变为如今富裕和谐的经济强村和省级文明村。在西棘荡村,他对贫困户分门别类进行针对性帮扶,有创业能力的,给予资金担保和帮扶;缺乏劳动技能的,提供公益性岗位。他看准商机,领着村民在渔网加工业深根细作,走上了富民路。这又启示我们,从下出发就是用基层探索来呼应顶层设计精神,把民生三感变得实实在在,赢得人民群众认可。

决策视角错误导致严重问题的,屡见不鲜。比如热衷“政绩工程”,我国北方多个缺水省份盲目攀比“水城”建设,炒高周边房地产价格,念歪了生态文明建设经。还有“强制式扶贫”。有些地方扶贫项目严重趋同,还要农民必须参与,导致部分地区农产品滞销,不仅没有充实“民生三感”,反而增加了“民生痛感”。足见,不从下出发,而是从应付上面出发,从自己脑子里幻想出来的需要出发,后果很严重。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多和群众交朋友,才能真正以问题为导向,避免决策视角陷阱,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充实“民生三感”不能“上下一般粗”,也不能“人家怎么做就跟着怎么做”,只有多听听群众怎么说,才能把上头精神和下面实际结合起来,拿出创新之策。

李克强总理说:“老百姓是天,人民群众是我们心中的大人物。”如此“大人物观”,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和情怀。它意味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抓落实和群众认可紧密相连。多从下出发,有效提升“民生三感”,最需要有如此“大人物观”。这也不能全靠干部自觉,更要有制度保障。让群众满意度在干部考核评价及升迁去留中有足够分量,应由纸上走进现实了。民心是力量。从下出发成为各级干部“集体的习惯”,“强富美高”锦绣文章就会沿着既定目标渐行渐近。

(作者系南京日报资深评论员)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