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句大俗话很容易理解,别专揭人伤疤、戳人痛处,别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但是在今天,面对民生难题,直面百姓疾苦,就应该哪壶不开提哪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换一种角度理解,这不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之所以有此感慨,源于此前的一些民生争议。比如某些地方推行煤改气工程,尽管初衷良好,但手段粗暴,时值寒冬,迟迟不予供暖,导致一些学生被冻伤。消息传出,舆论哗然。面对呼声,中央部门相继发声,先是教育部表态,希望地方基层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引以为戒,真正把孩子们的冷暖放在心上。接着是环保部发文称,近期检查发现,部分地区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工程尚未按计划完工。进入供暖季,要坚持以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凡属没有完工的项目及地方,可以继续沿用过去的烧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已经完工的项目及地方,必须确保气源、电源稳定供应以及价格稳定。
所谓“哪壶不开提哪壶”,即便教育部、环保部不发话,相关地方部门也应该以百姓之心为心,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强调,决不允许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漠视群众疾苦,更不允许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每名党员干部也许都应该加以对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还提出,党员干部要“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一致起来,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这一要求意蕴丰富。一个层面是,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时有没有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另一个层面是,在落实政策时强行推进,有没有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结合起来?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论调,这是上级要求做的。试问,上级要求你不供暖冻伤孩子吗?片面执行政策而不考虑因地制宜,或者故意挑逗民众激化民怨,这样的歪心思值得警惕。
把好经念歪,把好事变坏,把初衷良好的善政执行得不伦不类。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如果“经”有问题,自然就该重新“造经”;而如果督查没跟上,就应该强化督查;如果有官员故意使坏,那就该依法依规处理问题官员。
中央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既服务群众又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中央还一再强调:坚决反对命令主义,坚决反对“尾巴主义”,不允许为了个人政绩、选票和形象脱离实际随意决策、随便许愿。对于这些要求,不能当耳旁风,更不能阳奉阴违。
解决民生难题,哪壶不开提哪壶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应该是提了哪壶开哪壶。如果光提而不开,光正视民生难题而不解决问题,这样的正视有多大意义?多倾听民意,多与民意良性互动,做实在人、有实干精神、干出实绩,这应该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素养。
(作者系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职评论员)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