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相连”为何一事无成

发布时间:2018-01-03     稿件来源:《群众》(下半月版)     作者:孙智林    

画圈,是指领导同志在文件、材料、报告上签的字。这种最简单的文字符号,既不讲赞成与反对,也不说该办不该办,更不提出措施与办法。不论是上级来文,还是下级送函,过目之后,只画个圈,互相传来递去,耽误了多少宝贵时间!这些同志像一个机械传送装置的许多环节,画圈酷似在一道工序完成之后所作的印记,所不同的是,机械传送的终结是成品,而画圈只不过是为文件旅行发放了“通行证”。

作为一个领导者,受党和人民的信任与委托,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谋其政,就要办其事。职务并不是一种禄位,而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党的领导机关要有正确的指导路线,遇事要拿出办法。一些同志只画圈,也并非是法尽计穷,他有自己的主张,只是不愿意落笔而已。不管什么文件,只画个圈,顶多署上堂而皇之的大名,这种办法起码有两条“优越”性:有了问题,上可推,下可卸,左右不沾边,什么责任也不负,而有了成绩,却少不了他一份,因为此公传阅画过圈;其二,这种简单的圈,不用学习,不费脑筋。这真是有益无害;逍遥自在,轻松愉快,乌纱帽稳戴。

有的领导同志实有满腹经纶,为何也安于画圈?这里或许有个怕字,怕担风险,怕重蹈覆辙,因为在过去频繁的政治运动中,依据文件签署意见而问罪的比比皆是,而那种只画圈的人却什么“把柄”也抓不住。因此这些同志消极地吸取了过去挨“追查”的教训,如今痛定思痛,吃一次亏,学一次乖,也学起了画圈的签名法。当然也不能否认,有的领导同志只画圈,实乃水平所限。他也有个怕字,那就是怕出丑。这样,你就无从知道他水平之高低、能力之强弱、办法之多少了。

做领导工作,要了解情况,传阅必不可少,画圈也不是不可。传而阅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欣赏”,而是要从中拿出办法。对于一些急办、待办之事,要你传阅,是为了批复,画个圈圈怎能济事?叫报告人、办事人怎么理解领导的意图?意图捉摸不到,怎么去实施办理?画圈何其易,办事何其难哉!我们当然知道,领导同志审批文件,有个深思熟虑的过程。但是不能迟疑不决,如果觉得自己的意见还不成熟,那就和大家一起研究,同群众一块商量,到实践中去走一走,而不必关在办公室里专搞那世人不解的“画圈”创作。

我们衷心地期望,一些领导同志不要在待办的文件上再画那圆滑滑、空洞洞的圈圈,来与党的组织和人民群众“周旋”、“捉迷藏”。要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把笔下的“圈圈”,变成时代列车的车轮,装配到自已的脚底下,变成哪吒的“风火轮”,带领群众,在建设的大道上疾驰飞奔!

(原刊于1980年第2期)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