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上中旬,江苏13个设区市两会相继召开,“高质量发展”成为共同热点议题。南京明确,要让高质量发展真正成为新时期工作主旋律;南通提出,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宿迁要“追求高质量发展,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扬州将全面推进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江苏未来目标很清晰:实现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高质量发展体现了新发展理念,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新是其第一动力,协调是其内生特点,绿色是其普遍形态,开放是其必由之路,共享是其根本目的。显而易见,高质量发展也是高标准和高难度发展,“舒舒服服”实现不了高质量发展,必须走出舒适区。
研究者发现,在同样练习时间里,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前者是在舒适区训练,意在巩固已有技能;后者是在延展突破区训练,意在求超越。安于舒适区,充其量只能“保持原有水平”;挑战延展突破区是艰难的,但选择艰难也就选择了超越和卓越。领导干部有多大担当,地方就有多大发展。面对高质量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至少应走出三个舒适区。
一是要走出本领舒适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政治过硬才能把握好方向,本领过硬才能干成事。要掌握高强本领,就得走出舒适区。领导干部中有很多人原本专业能力很不错,不少人因其能力比较出众而受到重用。问题是,有些人当官当久后思想也懒惰了,安于“原先所学”,难事新事大事根本担当不了。结果,要么“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要么“拍脑袋决策,好心办坏事”。古语云:“本领若是,事事发出来皆是;本领若不是,事事皆不是也。”面对高质量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应多些“本领恐慌”,以“挑战不可能”精神深度学习和实践,不断增强干事能力和执政本领,用“高品质勤奋”赢得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走出改革舒适区。40年来,打破体制机制痼疾,释放了巨大社会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仍然需要继续进行制度松绑。在改革领域,“低垂的果子已经摘完”,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这也注定,不走出舒适区,改革难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比如有地方和单位出现了改革“打滑”现象:推崇“既不出风头、又不落后头”,看风向、搞观望,“一等二看三通过”,嘴上喊改革、心里怕改革,改革举措“只到膝盖不落脚”,或者“在一片落实声中落空”。说到底,就是不想走出既有利益舒适区。如何走出改革舒适区,用放权让利之“失”和“痛”换得良好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考验着执政理念,各级领导干部应做合格答卷人。
三是要走出目标舒适区。一直以来,在目标追求上许多地方都习惯于以同类城市发展为标杆。同类城市相同点多,可比性强,比比位次,对激励自身发展是有好处。不过,习惯于与同类城市比位次,弄不好也会陷入思维误区,就是忽视国内外更先进城市参照系,不利于提升竞争标杆。安于同类城市比,也是安于“舒适区”。发展标杆高低决定发展水平高下,参照系选择则决定了竞争追求高度。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得走出目标追求“舒适区”,自觉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对标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从当地实际出发,在发展定位和工作标准上确立更高追求,做到“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