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不可为创新而创新

发布时间:2018-09-26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杨 丽    
 

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创新,比亮点、赛亮点、拼亮点已然成为打造基层党建工作品牌的主要抓手。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

一是闭门造车。把凭空想象作为捷径,关起门来“上网搜”、闭着眼睛“胡乱编”,哗众取宠、吸引眼球,标新立异、花样翻新,严重脱离实际。二是虎头蛇尾。开始时通过印发文件、召开会议、广泛宣传等动作弄得声势很大,到后来往往会因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工作繁忙头绪多、领导重视力度不够等原因逐渐“销声匿迹”,有始无终。三是脱离业务。基层党建创新与业务工作互相“剥离”,没有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基层党建创新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导致创新举措成了脱离业务工作、失去针对性的务虚工程和“花架子”工程。四是夸大宣传。急于把基层党建创新成果作为向上级领导展现业绩的“筹码”,通过“造假”等方式对推进工作的方式和成果进行不切实际的夸大宣传,忘记了创新的初衷。

基层党建创新取得实效,应始终牢记三个方面。

始终牢记创新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随着思想意识、组织方式、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基层党建工作出现了一些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基层党建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用新视角审视新形势、用新思维研究新情况、用新举措应对新变化,从“怎么解决问题”角度进行谋划部署,坚决避免在舍本逐末的层面做文章。提倡创新创优“问题”工作法,把创新的激情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量身定做“问题清单”,通过实施一批有针对性的基层党建创新项目,直面问题、对症下药、综合施治,集中解决一批难点问题,有力增强基层党建工作保障能力。

始终牢记创新是过程,持之以恒才显工作成效。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更多需要的是耐心和恒心。基层党建创新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调查研究、方案制定、综合论证、实施评估等一系列过程。一个好的基层党建创新项目或举措,一定是致力于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独家”模式,这种模式依托于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在具体实践中的再完善、再提升,非一日之功、一朝一夕可达成。要强化基层党建创新的“成效意识”。作为党务工作者,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把“一年打基础、两年有突破、三年上水平”作为必经阶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锻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基层党建创新品牌。

始终牢记创新是能力,勤于学习才能脱颖而出。创新不能空穴来风,应是立足实际发挥创造思维的拔高延伸。要通过从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中找素材、找方式、找灵感,学习成功经验、借鉴先进做法,潜移默化培养创新创优意识、提升创新敏感度。谋事创业、走访调研多反问思考“这项工作有没有创新创优的余地”,时刻提醒自己换一个角度思考、换一种思路解决、换一个途径摸索,形成常规工作创新办、显绩工作创优办的工作作风。摆正创新的心理预期,一方面敢于打破常规探索新路径解决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勇于承担因不可预知风险可能造成的失误失败,把埋头干事的“蛮力”升华为创新创优的活力,带动形成与时俱进、先行先试的氛围。

(作者单位:淮安市清江浦区闸口街道)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