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精神
蒙古马是世界古老马种之一。特殊的物种基因、严酷的生存环境和长期的遗传变异,造就了蒙古马耐寒、耐旱、耐力强的特殊属性。201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指出:“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儿,但耐力强、体魄健壮,希望大家要有蒙古马那样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深刻概括了蒙古马的精神内涵。今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弘扬蒙古马精神”。
睡眠经济
是指为了提升睡眠质量而造就的需求经济。随着睡眠障碍率的逐年攀升,人们对于睡眠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也由此促进了我国的睡眠经济的高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整体睡眠市场容量已经超过1万亿元。相关产品不仅包括床具、睡眠纺织品、睡眠医疗服务和保健品,也包括提供各式助眠音乐,以及监测、改善睡眠状况的手机应用软件等。
枢纽型社会组织
指能起到中枢作用的联合型组织。该词最早出现在2008年9月北京市社会工作委员会出台的一个文件中,随后的官方定义为:指由负责社会建设的有关部门认定,在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发展、服务、管理工作中,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业务上处于龙头地位、在管理上承担业务主管职能的联合性社会组织。
公民同招
在过去,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时间一般会比公办学校提前1—2周进行,招生完毕后,没有收到民办学校录取通知书的学生才会转而进行学区公办学校的报名。公民同招,就是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选择生源,2020年秋季开始,江苏小学初中将全面实行“公民同招”。
新穷人
原是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概念,指“有缺陷的消费者”,即手里没有足够的钱,不能随心所欲购买必需品的消费者。近年来,“新穷人”成了网络流行语,指高学历低能力、低收入高消费的人。他们大多出生1990年代,受过高等教育,外表光鲜亮丽,拿着不错的薪水,追逐高品位生活,但几乎没有积蓄可言。
高知网红
“高知”指在某个细分领域得到更好教育的一部分人。《2018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洞察报告》显示,与2017年相比,网红群体的学历水平持续提升,95%的网络红人接受过高等教育,14.6%的网络红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网红群体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分析认为,在短视频领域,“高知网红”综合素质高,思考问题有一定深度、更为清醒自知,未来有更大发展空间。
“鸡肋型”员工
指一些员工往往具备较强的能力和潜力,却因为某些原因总是关键时候掉链子,每每在胜利在望的时刻止步不前,逐渐成为领导眼里“弃之不忍、留之无用”鸡肋般的存在。这包括三个类型:对细节关注不够的“差不多型员工”、自我管束能力差的“拖沓型员工”、只想推卸责任的“推诿型员工”。
让企业郁闷的“摘桃式”调研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但现实中,调研中存在的一些“怪象”“乱象”,值得高度警惕。近期,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有一种“调研”,竟然成为企业的郁闷心事,甚至有苦难言。这就是“摘桃式”调研。
“摘桃子”,常用以比喻坐享其成。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曾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中说:“抗战胜利的果实应该属谁?这是很明白的。比如一棵桃树,树上结了桃子,这桃子就是胜利果实。桃子该由谁摘?这要问桃树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没有挑过水,所以没有摘桃子的权利。不想出力或者没有出力,当然就不能想着去收获成功果实。
“摘桃式”调研,指一些地方官员在企业处在困境时,不闻不问,避而远之;而当企业生产、经营红火时,却不请自到,各种调研蜂拥而至。比如,一家民营企业在升级改造之前,命悬一线却没有部门过来帮一把,不得不四处拆借,最终闯过鬼门关。在完成升级改造之后,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安全、环保、质量标准明显提高,生产规模在国内同行业名列前茅,一下子成了当地的明星企业。从此,几乎每周都有人前来调研指导工作,快成了“旅游景区”。有的时候,领导来了要拍照、摄像,但厂区核心区域防爆要求高,企业索性停产检修,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受到干扰。
这类所谓的“调研”,不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不是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而是为当地领导的政绩“增光添彩”,用企业的业绩为自己脸上“贴金”。变了味的调查研究,与本来的目的差之千里、背道而驰,当然不受企业和群众欢迎,甚至会让企业感觉郁闷,但又无可奈何。这种“不种树、不浇水”的“摘桃子”做法,无形之中还助长了弄虚作假之风,让党和政府的形象蒙尘、受损,在群众中难免产生恶劣影响。
“摘桃式”调研,归根到底还是政绩观出了问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在作祟,是我们明确反对的“作秀式”调研。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这样的点醒,正中要害、恰当其时,我们应当认真领会、切实践行。
真正的调查研究,必须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带着为民服务、为民解忧的情怀去,真正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要善于从企业和群众的需求出发选择调研对象,少一些“锦上添花”,多一些“雪中送炭”,使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为防止调研走过场,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领导干部还要更多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和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真正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
(盛励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苏胜利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