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决断力转化为执行力

发布时间:2019-02-28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袁义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抓落实就是要把决断力转化为执行力。领导干部要认识到,抓落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通过步步相接、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才能有效地把决断力转化为执行力,把改革发展中的各项任务做细做实。

清单化管理。制定清单就是建档立卡,做到目标明、任务明、责任明、举措明,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从而实现靶向聚焦发力。一是精准把握。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精准把握是抓落实的前提,只有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才能与本地实情紧密结合。因此,落实应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以“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站位,把准政策精神、意图和重点,找准抓落实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坚决防止一知半解,甚至断章取义抓落实,造成落实偏方向、打折扣。二是精细分解。抓落实大而化之不行,“谁来抓”“抓什么”都必须具体化,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应推行目标责任制,把定性的任务量化到岗、细化到人,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和标准,提升落实的可行性,做到工作量化到位、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比如,上级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等,只有明确责任人、时间表、路线图,才能倒排节点、压茬推进。三是精心建档。建档就是把清单台账化,这需要正确处理一般与重点、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等关系。在分类上,可依据责任人不同,或依据完成时限先后,也可依据轻重缓急;在推进上,对不落实、落实不力的应重点关注,对落实的应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建档还应考虑备份,尤其是对重要和复杂的任务,既应建纸质台账,也应同步建电子台账,便于动态掌握工作进度。

销号式推进。销号就是完成一项、销去一项,没有完成的,坚决不打和牌,并做好相关备注。一是统筹协调与深入基层相结合。统筹就是以弹钢琴的艺术形成合力,整合一切有利于抓落实的资源和要素,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善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工作稳步开展。深入基层就是倡导“一线工作法”,带着热情、激情和感情,聚焦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做到工作在一线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二是开拓进取与求真务实相结合。凭经验、依惯例、靠一般性抓,或者有勇无谋、有谋无勇抓,已然与工作需要不相匹配,应该解放思想,加快破旧立新、革故鼎新,提升落实的预见性、前瞻性,善于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增加“巧”的成分,创造性地抓。同时,也应强化问题导向,做到知难不言难、克难不畏难,敢于触及复杂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比如,历史遗留问题、政策处理难题等,绕不过、躲不掉,唯有正视并解决才是出路。解决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虚以应付,难免会留后遗症,应该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务实,谨防形式主义、好人主义等不良倾向束缚。三是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相结合。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推进工作要的是兵贵神速,抓的越早越主动越能抓出成效,越晚越被动越容易撂挑子,应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对定下来的任务立即付诸实践,今天能做的事决不拖到明天,全力以行动的高效率向时间要红利。比如,重大项目建设的立项、审批,等一等、慢一慢、坐一坐,就可能让项目流失,进而贻误地方发展。当然,干工作也不是一蹴即就、立竿见影的,特别是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一时完成不了的,不能听之任之、虎头蛇尾,更应以“钉钉子”的精神全过程推进,时刻把任务抓在手上,实现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

追溯性评估。追溯就是要“回头看”,通过对前期落实结果再评估,让工作成效更经得起人民群众的检验。一看有无反弹。有些工作,表面看已完成,但仍然因为多种原因存在反弹可能,应有意识地在巩固中提升、在提升中巩固。比如,文明城市创建,或多或少存在“运动式”“一阵风”现象,创建时看似有条不紊,结束后乱丢乱停乱放行为就可能死灰复燃。再比如,企业违法经营,尤其是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方面,检查时按照规范,结束后可能又把法律法规抛之脑后。二听群众意见。抓落实的过程,也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落实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不但应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推动工作,还应以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为标准,不能简单粗暴为完成工作而完成工作,更不能损害群众利益,对群众的呼声、意见,应认真倾听。比如说,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如果不因势利导、分类施策,违背民意搞“一刀切”“一锅煮”,就可能适得其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影响。三定评估结果。对社会无反弹、群众无意见的,视为最终销号。相反,仍然存在问题的应再立项,并把突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详实梳理,形成材料,及时上报。抓工作有时单以一己之力远不够,还应借力推动,特别是对一些所谓的“老大难”问题,应注重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落实才是硬道理,不落实,再好的目标、再美的蓝图,都只会驰于空想、骛于虚声。身为新时代的答卷人,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树立“不抓落实是失职,抓不好落实是不称职”的理念,切实提高执行力,在发展的新征程上勇立潮头。

(作者单位:中共泰州市姜堰区委办公室)责任编辑:李佳婧

小链接

管理中的肥皂水效应

美国前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提出的肥皂水效应,其核心意思是要将批评夹在赞美中。将对他人的批评夹裹在肯定的话语之中,减少批评的负面效应,使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对自己的批评。以赞美的形式巧妙地取代批评,以看似间接的方式达到直接的目的。

柯立芝于1923年成为美国总统,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人虽长得很好,但工作中却常因粗心而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漂亮的小姐。这句话让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同样能把公文处理得像你一样漂亮的。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了。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后,便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些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觉痛。”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