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换个“马甲”当创新

发布时间:2019-03-28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盛小伟    
 

创新是江苏出席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应当看到,在实践中,探索一些“与众不同”“与往不同”的做法和实践,告别一些传统习惯的束缚,挖掘潜力,激发活力,释放创新动能,这本是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或许是太急于想获取创新的政绩,或许是想走“捷径”到达“理想的彼岸”,或许是曲解了创新的本意,现实中存在一些“标新”而非“创新”的实例。

当现代物流的概念甫一进入国人的视野,几乎在“一夜之间”,我国所有的运输公司都“变身”和“转型”成为了物流公司,再要去找上一家名为运输公司的企业几无可能,虽然这些“物流公司”从事的将一地产品运往另一地的模式并无实质性的变化。

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基础数据分析统计报告已不常见,代之的都是“大数据分析报告”,虽然“原料”仍只是源于本部门的基础数据,与科学意义上的大数据支撑有较大的差距,采取的也仅是深度分析的方法,但丝毫不妨碍其与大数据的“联姻”和“结伴而行”。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减轻学生学业及考试负担的呼吁由来已久,然而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却仍是常态,但那已不叫考试,冠上了个新名词,叫“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研”,想想令人啼笑不已却也无奈。

通过健全干部的试用期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动真碰硬地将那些相形见绌的干部调整下来,这本是我党长期坚持的干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常规性、常态性工作。可是,把调整不合适、不称职、不合格干部的工作,“新鲜”地用上戏剧化甚至有点戏谑化的“召回”一词,便具备了“创新”的意味?

所谓“创新”,根本的是怎么能够把各种独特的知识转化为价值,以及体现出与以往传统、习惯、取向上的不同特质。最早也最多地因应用于科技领域而被人们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是“科技创新”。当然,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不止于科技领域,其他更广泛的领域也需要创新的支撑,因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既需要通过常规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也离不开在体制机制、社会管理、商业模式等诸多领域从01、从无到有的创新创造,而这个关键节点需要并被认可的不是标新,而是真真切切、货真价实的创新,因为标新只是,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在叙述中用一些“妙喻”来增强活泼度、可读性,借用流行词汇来拉近距离等,并非不可为,但冠以“新”“奇”甚至是“怪”的名目,还硬要与创新“挂钩”、贴上创新的标记,那只能说是一种“伪创新”,更多只是停留于“标新”,是一种故意表现出的与众不同和“特立独行”、“刷存在感”的宣示而已,本质上不具备被认可的“创新”特质。那些“神不定、气不闲”的浮躁心态下和形式主义驱动下的“标新”,仅是依附于“创新”的流行与时髦,跨界“移植”或借用一些新名词,既没换汤,也不换药,“标新”一下又重新“粉墨登场”,虽有“喧嚣”,却无助于出新的可能性和创新的价值。就此意义上说,创新需要认真的态度、专业的素质、务实的作风,千万别将换个“马甲”当创新。

(作者系无锡市市场监管局调研员)

责任编辑:朱瑾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