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之不止”才能跨越“快活三里”

发布时间:2019-07-01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杨卫国    
 

《资治通鉴》里有一则故事:战国时,魏安王问孔斌:谁是天下高士?孔斌说: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如果退而求其次的话,鲁仲连勉强算一个。王不赞同,说:鲁仲连老是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做的事,无非是为了做给别人看,此人表里不一,不是真正的君子。对此,孔斌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体成;习与体成,则自然也。也就是说,人都会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假如能不停地做下去,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那就成了君子。

泰山半山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与险峻的山峰相比,这段平路无需攀登,路平地阔,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个休憩的好地方。但有经验的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难了。他们选择的方式是不留恋、不停步、作之不止,继续向前。

这两个故事,从规律层面印证了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修身律己,从来不是一个让人如沐春风的轻松过程,而是一个长期自我约束、自我提升,最终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蝶变过程。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祁门县令听说他喜欢书画,就送他一本王羲之的书法。曾国藩爱不释手,赏玩片刻后,把字帖原封不动地退还给县令。他在当天日记中写下八个字:世间尤物,不敢妄取。张伯苓在任南开大学校长期间,批评一个学生沾染抽烟恶习,该学生却反驳他自己也爱烟如命还要枉己正人。张伯苓当即将自己所存吕宋烟全数拿出,当众销毁,发誓再不吸烟。此后,张伯苓一生再没吸过烟。他们割舍爱好,抵制诱惑,事情虽难,日日坚持,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赢得后人的尊重与赞誉。

与此相反,人一旦心存侥幸,千方百计逃避约束,躲进自建的舒适区,理想信念的大厦必会轰然倒塌。有些被查处的领导干部贪图物质享受,经不起酒色财气的诱惑腐蚀纷纷落马。他们都经历过奋斗的青年”“上升的中年,最终却落得个悲惨的晚年。刚入官场,他们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越规不逾矩,而随着权力的加持,他们擅自解下头上的紧箍咒,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古语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一人如此,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同样如此。1945年,毛泽东就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回答黄炎培:共产党人找到了民主这条新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为每一名党员干部修身做人、从政为官,搭接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厚植不可击穿的底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时刻警醒每一名党员干部不忘做人之本,不移公仆之心。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社会学上著名的横山法则告诉我们,最有效的控制并不是强制,而是通过这种持久不断的努力,触发个人内在的自发控制。也就是说,修身做人只要作之不止,就能转化为自觉自为的内在需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作者系宿迁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责任编辑:朱瑾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