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江水绿如蓝:绘出生态环境高质量新画卷

发布时间:2019-07-01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群众杂志社调研组    
 

水韵江苏,鱼米之乡。

地处平原河网地区的江苏,襟江带湖滨海,长江、淮河、大运河穿流而过。全国五大淡水湖,坐拥其二。但是,由于人多地少、经济体量越来越大、整体环境容量小,生态环境脆弱始终是经济大省江苏的发展之困。

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不能经济上去了,生态环境恶化了,那就得不偿失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深切寄语,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要坚持不懈抓下去,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2013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亲临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向江苏提出三项重点任务,其中一项就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41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视察,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殷切期望,“环境美成为重要的目标内涵。

2017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之后的首次地方视察就来到江苏徐州,强调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的文明发展道路。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江苏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从环保优先生态环境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之路,绘就了一幅幅美丽江苏新画卷。

水韵江苏,破浪行舟补短板

江苏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在全省10.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中,水域占了1/6,处于全国第一。水成就了江苏的发展,也造就了江苏特有的气质。

太湖美,美在太湖水。太湖水危机十多年后,江苏精心呵护,不仅留住万顷碧波,还培育出了大片湿地,有效发挥了生态调节功能。今天的太湖,已经恢复了湖光山色、烟波浩渺的美丽模样。

400多公里的江苏长江岸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1公里范围内,将不再有化工园区、化工企业。沿江的绿色生态廊道,正在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2018年,江苏PM2.5浓度降至48微克/立方米,超额完成国家年度考核指标,国考断面优比例上升7.7个百分点、劣比例优于年度考核目标,太湖湖体水质稳定在类,长江干流江苏段总体水质为优。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把水污染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在人口密度全国最大、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负荷全国最高的特殊省情制约下,江苏率先立法确立环保优先理念,努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突出绿色发展引领,打造生态环境之美。党的十八大之后,江苏在全国第一个省级生态文明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生态补偿制度”“绿色发展评价体系,让绿色成为最鲜明的底色。201712月,省委提出要实现生态环境高质量,将其确定为六个高质量之一,赋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内涵,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走在全国前列。

环保优先,治水为要。保护好河湖,就是呵护江苏发展的生命线。2007年,一场水污染事件让太湖“明珠”黯然失色。12年来,江苏坚持铁腕治太、科学治太,通过不懈努力,太湖湖体水质从Ⅴ类改善为Ⅳ类;15条主要入湖河流中有11条年平均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其余4条为Ⅳ类;太湖持续实现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的“两个确保”目标。

位于贾汪的潘安湖湿地公园,曾是徐州最大、最严重的采煤塌陷区。经过连续多年的治理,潘安湖塌陷区这块昔日地球的伤疤变成了美丽的湿地公园。贾汪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丽蝶变。实践证明,只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不仅可以恢复绿水青山,还可以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长江大保护是一场硬仗、持久仗。江苏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沿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仅2018年就依法关闭360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重化围江难题取得实质性突破。2018年,江苏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71.6%,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

作为长江江苏段最上游和省会城市,守护好长江,关系到南京自身和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南京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主要入江河流全面消除劣类,省考以上断面优良比例达到81.8%。江畔绿意盎然,远方水天一色。燕子矶幕燕滨江风貌区曾有化工生产、仓储物流、砂场码头等各类企业404家,如今已完成全部企业的关停搬迁,为高质量发展腾出新空间。

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今年3月,省政府与生态环境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作为全国唯一的试点,江苏将为其他地区环境治理现代化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绿色发展,壮士断腕开新篇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多次指出,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明确提出的殷切希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苏的具体化。

2016年底,一场以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题的“263”专项行动,在江苏大地上迅猛推开。从红头文件到铁腕出招,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推进,到全社会积极参与,彰显出江苏推进绿色发展的行动自觉。

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又分11个子方案,对专项行动进行再细化。两减:减煤炭消耗总量、减落后化工产能;六治:治太湖、治生活垃圾、治黑臭河道、治挥发性有机物、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环境隐患;三提升:提升生态保护水平、提升执法监管水平、提升经济调控水平。

“263专项行动剑指矛盾最突出、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问题,是补齐生态短板、清除环保沉疴顽疾的加强版绿色行动。全省各级均成立“263”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集中办公,实体化运行,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党政一把手抓部署、抓协调、抓督办,各级干部既挂帅出征,敢于担当责任,现场督察、突击夜查、不定期巡查,以拔钉子的韧劲狠抓问题整改。

两年多来,全省一盘棋一股劲,以压倒性思维压倒性力量迅速形成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压倒性态势2017年全省规上企业共减少煤炭消费2097万吨,累计关闭落后化工企业1421家;100条城市黑臭水体得到整治,沿江118个非法码头和25个地级及以上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到位。“263”专项行动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欢迎。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组织的民意调查结果表明,“263”专项行动总体满意率为91.3%

为根除污染源,全省以壮士断腕之志,推进化工行业结构调整,切实减少落后化工产能,实施化工企业关停一批、转移一批、升级一批、重组一批的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到2020年,全省要不折不扣实现化工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化工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化工生产企业入园进区率达50%以上的目标。沿长江干支流两侧1公里范围内且在化工园区外的化工生产企业,原则上2020年底前全部退出或搬迁。

推进绿色发展,江苏善用无形之手,以市场化机制倒逼企业的转型升级、降低污染排放。早在十几年前,江苏就在全国率先探索排污权交易制度。2003年,江苏太仓港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和南京下关发电厂达成排污权交易,这是全国首例跨行政区域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不仅如此,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定为推动企业减排降污、改善环境行为等,起到风向标指挥棒作用,促进企业信用等级和环境管理水平同步提升。

绿色发展,协同协作至关重要。前些年,一部名为《河长》的环保主题电影曾登上荧幕,违法排污与大义灭亲的情节,实是拷问发展的真谛,河长制一词也为更多人所知。2016年底,中央作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决定。河长制是来自于江苏探索水污染防治的一项有效举措和制度创新:20078月,无锡市针对防治太湖污染,创新推出了河长制。2008年,江苏将河长制扩大到省内太湖流域,15条主要入湖河流实行了由省市领导共任河长的双河长制20129月,河长制开始在江苏全省范围内推广。

环境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明确要求。江苏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环境美则是生态文明上台阶的重要标志。环境美,就是要拥有自然环境之美、景观特色之美、文化交融之美、城乡协调之美。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江苏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让诗画美景永驻江苏大地上,成为绿色发展的丰硕成果和永恒追求。

转型升级,生态底色更亮眼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让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念于心的民生情怀。建设美丽江苏,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奋力推进绿色发展,实现天蓝水清地绿,淘汰低端落后产能难以回避,转型升级该付出的代价,绝来不得半点含糊。

不要污染的GDP”,向落后产能宣战,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导向。2018年江苏分别压减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产能80万吨、210万吨、660万重量箱,关闭高耗能高污染及散乱污规模以上企业3600多家,关停低端落后化工企业1200多家。专家推算,没有这些举措,江苏当年GDP将会增加1个百分点。

江苏聚焦钢铁、水泥、焦化、热电等行业,瞄准高端产业链,关停取缔的企业关好前门、堵死后门,确保异地转移的企业进入园区,在改造升级中实现重生,走出一条调优调绿的新路。对重要支柱产业化工产业,狠抓源头减化,真正实现腾笼换鸟、提质增效。

在落后产能上,江苏坚决。泰州的戴南镇,被称为中国不锈钢名镇,产品很丰富,深受市场欢迎,但冶炼环节落后的生产方式始终没有改变。20185月,戴南镇频炉时代彻底终结。随后,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与兴化市政府和戴南镇政府三方就不锈钢集中冶炼项目进行签约,扛起集中熔炼这面大旗,力推戴南不锈钢产业集约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在结构上,江苏全力。作为全省唯一跨江发展的城市,南京制定石化、钢铁、煤电等重点产业布局优化行动计划,落实沿江企业压减、转移、提升的配套政策,石化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从高峰时的33%降至22%,产业格局发生质变。

张家港市东沙化工园区,主动关停转型,通过联合东南大学对整个园区进行重新规划,一个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新园区——东南工业区由此诞生。改造后的园区,每年可减排化学需氧量1190吨、氨氮27吨、二氧化硫1530吨、氮氧化物550吨,减少危废产生量2028吨,节约标煤15万吨。

盐城彻底关闭响水化工园区。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令江苏省减化的步伐大大提速。汲取惨痛教训,盐城拿出壮士断腕的意志和决心,彻底关闭响水化工园区,并擂响重鼓实锤,淘汰整治安全系数低、污染问题严重的小化工。

不要污染的GDP”,向落后产能宣战,既是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导向,也是江苏为全国发展探路的实际行动。江苏正努力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这个变量和经济发展这个变量的关系,不断创新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实路径。

生态富民,众人划桨开大船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013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赞江苏美景,嘱托江苏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碧水蓝天工程,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彰显生态特色,让绿色发展惠及所有人,让绿色产业成为富民产业,正成为江苏发展的根本追求。如果用一杆秤来比喻,的一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而生态就是那个秤砣秤砣虽小,但要力压千斤,并且压的成效要落实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践行环境美的目标,不只是生态环境的保卫之战,也是绿色发展驱动的富民之路。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守护环境美,更要富起来,让江苏人民在青山绿水中荡起幸福的双桨。

江苏持续发力,调生态布局、调产业结构,调绿发展底色,以政府之手、市场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让绿色产业汇聚,重点做大做强富民产业,让百姓共享生态富民红利。

淮安盱眙,龙虾产业拉长富民链中国龙虾之都盱眙县,以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为目标,龙虾产业年直接收入超过7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50亿元。全县10万农民通过从事龙虾养殖、贩运、烹饪等相继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高淳固城湖,以优良生态孕育优质大闸蟹。固城湖精心呵护的优良生态环境,造就了出产优质大闸蟹的温床。产自固城湖的大闸蟹,品质优良,形态和肉质在螃蟹家族中尤为出众,拿下了一系列字认证。全区从事螃蟹养殖的农户达1.5万多户,其中净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养殖户6000多户。

阳澄湖,拆除养蟹围网,为生态让路。一只大闸蟹让一大批沿湖农民成为了蟹老板,蟹农每年可从阳澄湖里捞出几十亿元的蟹业产值。为保护阳澄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饮用水源安全,苏州对阳澄湖围网养殖实施整治,水域的围网已于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拆除。围网面积的减少也推动着生产方式的转变,沿线致力于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农业一产向三产旅游业发展,将螃蟹的科学养殖作为农业休闲旅游的卖点来经营。

行走的船帆,振翅的鸥鸟。在诗意栖居的鱼米之乡,一幕幕绿色转型大片正生动演绎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图景。对生态有着特殊情怀的江苏人,扎实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推进绿色发展的果敢行动,让生态生金富民,更以生态涵养发展气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在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引用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引起全场共鸣,回味悠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以GDP论英雄,突出发展含绿量,让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常在,让江苏儿女脸上始终洋溢美丽笑颜,是我们须臾不可忘记的责任和担当!

(调研组成员:李程骅、刘忠、苏胜利、霍宏光、包咏菲)   

责任编辑:崔耀中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