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宜居宜创宜游的幸福城市

发布时间:2019-12-24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扬州市委研究室调研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扬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本地居民、创业创新者、外来旅游旅行者三个视角出发,连续18年推出改善民生1号文件、连续6年出台优化企业发展环境2号文件、在全国率先制定服务游客3号文件,深入推动美好生活从宜居开始、美好生活向宜创发力、美好生活往宜游延伸,探索一条具有扬州特色的幸福之路。

“1号文件:踩着老百姓的脚印走

1122日,扬州全票获得2022年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举办权,此前扬州已连续14年举办全国唯一的世界田联半马金标赛事——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这不仅是对城市办赛水平的认可,更是对健康扬州、幸福扬州的极大褒奖。

近年来,扬州坚持踩着老百姓的脚印走,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敬老保小等重点抓起,持续提升民生标准、丰富民生内涵。

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呼吸上新鲜空气,是最基本的民生。围绕让广大群众喝上干净水,先后投入45亿元,在全省第二家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农村居民与城里人一样喝上了同网同压、同源同质、经过大水厂处理的长江水、运河水。为了让广大群众吃上放心菜,实施1161菜篮子工程,本地自给率达到60%。为了让广大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5%专项用于绿化、10%用于水生态文明建设,每个县(市、区)建成一个10平方公里以上的生态中心,创成了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市。

集中力量解决民生难题,扬州基本还清民生历史欠账。从2010年起,投入170多亿元实施老小区、老宿舍、老街巷、老庄台等八老改造工程。投入50多亿元,将市区1976年以来的20万被征地农民全部转换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2011年起,投入35亿元建设不淹不涝城市,整治市区积水点80多个,2014年以来主城基本没有发生影响居民生活和出行的积水事件。

扬州拿出城市最金贵、最美丽、离居民小区最近的地块,建成了366个集生态涵养、体育锻炼、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生态体育休闲公园。结合承办第十九届省运会,在城市各处和下属县市新规划建设和改造了若干分布式、有主题、多功能、两融合的体育场馆,整个城市成为一个大奥林匹克公园。在城市最繁华、交通最方便、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建成了30多个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书房,构建了一城公园一城书的城市格局。如今,到家门口的城市公园和体育场馆休憩健身、到家门口的城市书房读书看报,已成为扬州市民的日常生活习惯。

“2号文件:真正把企业服务好

第二批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评选江苏唯一,绩效考评排名全国第一;营商环境不见面审批考核全省第一;新开办企业登记用时等4项商事制度改革关键指标全省第一……

这是扬州连续6年出台2号文件结下的串串硕果。2号文件围绕创新创业者这一主体,精准破解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问题,真正把企业服务好。

——涉企审批立足于,敢于向自身权力动刀。6年来,扬州先后开展了8轮涉企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工作,全市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415项,下放745项。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把实际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市政务中心,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启动实施先照后证”“多证合一”“证照联办等登记制度改革,全力推动政务服务由网上办掌上办升级,推行涉企事项代办、帮办制度,全面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让企业腾出更多精力忙发展。

——涉企负担立足于,尽最大可能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市及市以下政府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中介服务机构得到全面清理,严肃查处企业被检查”“被入会”“被征订”“被评估等各种乱象。在优惠工业用地出让底价、支持企业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缩短竞买保证金返还时间等方面不断推出新政;开设中小企业融资超市,各类风险资金池规模达15亿元;强化人才保障,制定出台2+N人才政策体系,在金融支持、住房资助、子女就学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涉企服务立足于,为企业提供精准贴心服务。在全省率先设立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办公室,探索以服务百强重点企业微信群服务小微企业微信群为重点的众群工作法,市县两级党政负责人和部门领导全部进群服务,实行跟踪办理、办结销号、不办报备、延时催办、办理评价,政企之间有问必答,马上就办。建立服务企业挂钩联系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双月开展企业调研,百名处级干部与百强企业一对一挂钩联系,干部到企业既走又访、既问又答。

——涉企维权立足于,持续净化发展环境。从制度层面确立规范规矩,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企业安静生产、推行容期整改等举措。全力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推动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直接分配财政资金、直接接触工程建设三直接十大环节40条规矩规范向纵深延伸拓展。

“3号文件:系统优化旅游生态

2019年清明、五一、十一假期,扬州市政府大院3家靠近扬州核心景点瘦西湖的单位内部食堂对游客开放,提供成本价淮扬特色简餐,网友对此纷纷点赞

这是近年来,扬州服务外来旅游旅行者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扬州把旅游业作为永久性基本产业,坚定不移推进独具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在全国首创并连续三年出台服务外来旅游旅行者的3号文件,以全局性、长远性、国际性眼光做好旅游工作,系统优化扬州旅游生态。

在三个国家法定节假日,免费开放11个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在主要景区周边设置临时停车场,让外来旅游旅行者在扬州行之顺心;推行温馨体验式酒店服务,全市15家国资宾馆配备城市小书房(书柜)、儿童游乐区等休闲设施,让游客住之安心;加强旅游景区及周边餐饮单位透明厨房建设,让游客食之放心;打造5家美食书场,现场展示淮扬菜大师技艺、木偶、扬州评话和扬剧等项目,让游客娱之开心;推进放心消费场所建设,扬州不宰客已成为旅游业界的共识,让游客购之称心;实施重点景区门票优惠,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线上服务,让游客游之舒心

如今,宜游扬州越来越得到旅游旅行者的认可,东亚文化之都”“世界美食之都先后花落扬州,标志着把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建设好,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以制定实施三个文件为抓手,统筹推进宜居宜创宜游城市建设,扬州既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推进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留给我们许多有益启示。

为民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谋划、协同推进。民生幸福工程需要真金白银,而企业创造财富、游客带来财富。因此,宜居宜创宜游是一个整体,必须系统谋划,坚持体系化、制度化、常态化推进,让政府、企业、居民三个口袋都鼓起来。

为民服务要想说得到做得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不可能短期内把所有问题都解决,必须分轻重缓急,从最需要的地方做起。扬州在文件制定过程中,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突出重点问题,从可操作性出发,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说到做到,干一样、成一样。

为民服务应该以结果为导向,必须坚持实务操作、持续发力。为人民服务,既要有情怀,也要有方法。扬州在明确工作任务时,坚持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标准。三个文件制定常态化,一年接着一年干,每年重点不一样,迭代改进,久久为功。

(调研组成员:张清山、周勇、徐彪)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