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影响,扩大内需,稳定增长,尽快走出经济发展低迷期,今年4月,南京市提出实施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的“四新”行动计划。“四新”行动是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宏观形势的精准研判,是提振经济的有效手段,更是危中寻机,走出经济周期拐点的创新之道。作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江北新区抢抓“双区叠加”机遇,“四新”协同发力,让江北新主城焕发新风貌。
1
园区创新是创新战略实施的关键。从创新层面看,创新分为个体创新、团队创新、组织创新、园区创新、城市创新、区域创新和国家创新等,其中园区创新是中观层面的,是构建创新生态的重中之重。组织创新包括企业创新,但不限于企业创新,相较于组织创新,园区创新更宏观,更强调创新生态和创新整体观。系统理论表明,园区创新更能催生企业创新之外的创新,实现大于企业创新之和的创新成果。相比较城市创新,园区创新更微观更容易操控,可以更好地成为改革试验田。很多在城市层面难以快速实现的创新工作可以在园区率先实现,园区是城市创新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如果说企业创新是一棵树,那么园区创新不是简单的几棵树,而是一小片林,林有阳光、雨露、空气等,是一个可持续的循环空间。城市创新是更大的森林,更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要驾驭这个开放复杂巨系统,就要抓住园区创新这一开放复杂子系统,让它充满创新能力、活力和效力。
“四新”融合园区是未来趋势,引领园区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与园区息息相关,园区本身也在不停地创新更迭发展。从发展历程上来看,开发园区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强调工业生产,以复制扩大再生产为主,不强调创新,功能单一,几乎没有城市配套,地理位置偏远,要求三通一平,用地粗放,园区与企业联系较弱。第二阶段主要强调科技研发,以学习创新、集成创新为主,对城市功能配套有要求,但要求不高,交通便利,要求九通一平,用地较集约,园区与企业联系紧密,对智慧城市有要求。第三阶段主要强调产城深度融合,聚焦新兴战略产业,以自主创新、协同创新为主,需要完善的城市配套和研创服务,注重生态环境,用地集约,以人才为中心,园区与企业联系更加紧密,进入智慧城市高级阶段。传统园区主要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园区,“四新”融合园区则是第三阶段园区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2
3
4
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新金融综合体项目充分运用“四新”融合理念,创新高密度核心区城市空间,推进站城充分一体化、地下地上一体化、城市功能设施一体化,利用系统整体观去开发建设城市,把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和新都市融为一体,有效地解决了交通拥堵、洪涝灾害、环境污染、信息壁垒等问题。总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江北新区智慧城市管理中心项目,既是一个“四新”融合园区,更是统揽江北新区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的关键载体,按照“5+5+N+N”的顶层设计,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到更新五个周期,交通、管廊管线、建筑、生态景观、市政等五个城市构成主要内容,到规土、建设、城管、公安等N个城市管理部门,N个城市管理应用场景,全方位全景构建城市实时CIM系统,依托5G和大量传感器建立物理与数字虚实混合连接,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通信息诚信壁垒,海量数据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真正智慧管理城市。
“四新”融合园区集聚发展新兴产业,产城深度融合,引领新消费,建设新都市,构建创新生态,为数字孪生城市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四新”融合园区的建设让“四新”行动更具动力,让应对当前复杂情景下的“南京方案”更加出彩。
(作者单位:南京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
责任编辑:包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