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产业主赛道持续领跑

发布时间:2023-03-21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本刊记者 陈学科    

一座城市实现跨越发展,紧要之处在于把握时代机遇,抢占产业风口。随着能源革命、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三重驱动双碳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新能源产业进入了长周期、高成长的黄金时代,成为推动城市能级持续跃升的关键武器。近年来,常州依托良好的工业基础,准确把握产业、市场和技术发展规律,抢抓发展机遇、保持战略定力、深化创新探索,聚焦新能源产业,卡位领跑发展主赛道,走出一条新能源产业的跨越发展之路。

立足自身优势  前瞻布局突破

常州在向而行的征程中,注重立足自身基础条件,扬长避短,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差异化发展,前瞻性布局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在新赛道上抢夺先机。

作为历史上的工业明星城市,常州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常州有37个,207个中类有191个,666个小类有600个,拥有规上工业企业5700多家,其中40%是装备制造,这一优势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当众多城市在试图全力发展新能源整车时,常州立足自身优势,强调把产业基础好、产业实力强的特色优势凸显出来,选择从新能源电池制造为切入口,专注打造一个优势产业链,并通过完善生态,实现以一产带一链、以一链兴一群,为自身赢得发展空间。

在新能源产业尚未形成气候时,常州便靠整合资源的眼光和能力,聚力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优势。而今,常州动力电池产销量占全国的1/5,产业链完整度达97%,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龙头企业中,有4家布局常州,其中2家为中国总部。当众多城市大力发展锂电池时,常州却凭借强大的电池配套能力吸引了四家龙头型整车企业。通过多年耕耘,常州在新能源赛道上形成了发储送用生态闭环,产业集聚度全国第五,投资热度全国第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省均、领跑苏南。2022年新能源领域产值突破500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新能源产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96.5%,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02.2%,整车、动力电池产销量均占全省一半。

坚持系统谋划  完善产业生态

常州聚焦新能源产业发储送用生态全链条,以系统思维强链补链延链、做强做优做特,形成生态闭环,全力创建国家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逐渐呈现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常州的清晰格局。

从新能源产业链条和应用场景看,常州形成了一条产业链规模和完整度在全国独一无二的发储送用产业闭环。在发电环节,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条完整,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电池片及组件产能占全国10%左右。在储能环节,拥有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生产及配套企业8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5家,涵盖上中下游30个关键环节,产业链完整度居全国首位,已建和在建产能均位居全省首位。输送环节上,作为全国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常州享有世界变压器之都的称号,变压器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在应用场景中,从两轮出行独角兽小牛、九号电动车到比亚迪、理想、北汽等新能源整车厂,集聚企业数量超过3400,居全国首位。此外,常州还锁定下一个发展领域——氢能,认为十年之后的氢能就是今天的锂电,并提出聚焦氢能源制储运用环节,精心打造常州氢湾,全市新能源产业版图正在逐步完整。

发展永远在路上。常州新春第一会要求在领跑发展主赛道方面,力争到2025年培育15家营收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小而优、爆发力强的科创项目,形成既有大象军团又有蚂蚁雄兵的企业矩阵;在示范应用方面,到2025年,全市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安装光伏屋顶面积超过50%2023年起全市新增及更新公务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新建住宅小区停车位要100%预留充电接入条件,等等,推动新能源应用渗透率在全国保持领先。

注重科技创新  巩固发展优势

常州坚持以科技创新筑牢新能源产业发展护城河,用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的政策支持撬动市场力量,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加油助力,全力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拥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

聚焦行业卡脖子问题,整合多方创新要素和资源,深化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支持龙头企业参与或承担国家产业基础再造等专项,主导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不断巩固领跑优势。坚持开展科技长征、实施“532”发展战略,建成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中科院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为企业创新提供最强大脑支撑。2022年,依托政策速兑平台,实现近10亿元创新发展资金直达快享,全社会研发经费占比达3.3%,新增国家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3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65家,引育人才超11万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8.5%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排名全国第五,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到2035年产业规模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为加快实现这一目标,常州出台相关文件,支持企业参与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护航新能源产业发展,不断巩固领跑优势。比如在技术创新方面,对承担国家、省核心技术攻关的项目,单个项目最高奖励分别为500万元、200万元;对推动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的,最高奖励500万元;对获得国家和省立项的重大科技、产业公共创新平台,最高奖励分别为1亿元、5000万元。此外,对认定为新能源链主项目的,市级产业、创新、人才政策全部再提高10%的奖补比例。

提升营商环境  凝聚政企合力

常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各类惠企政策快享直达。以营商环境的美誉度凝聚政企合力,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一流营商环境正在加速形成。

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要素集聚、经济发展活力、经济发展效率都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政府看得见的手,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的政府服务和有力的政策支持是必要条件。为此,常州制定18项攻坚任务,细化180条改革举措,聚力提升企业获得感和办事便利度,着力推动投资便利度,提升长期投资吸引力。累计推出一件事办理场景123个,整合跨省通办事项116项,企业开办基本8小时内办结,经营主体总数达80.58万户。值得一提的是,常州开办的企业全链通综合服务,入选国家发改委《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示范引领最佳实践篇。此外,常州还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开办企业指标标杆城市,经验在全国推广。

各级党委政府务必当好服务保障的坚实靠山,营造政企携手的绿水青山,筑就产业兴旺的金山银山去年常州正式确定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为常州企业家日,以一座城市的名义礼赞企业家的贡献与情怀;今年起,市级产业投资基金与科创基金将连续三年以不低于50%的额度投向新能源产业,为企业插上腾飞翅膀、加快裂变扩张。目前,常州正锚定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等发展目标,继续以更优质的市场土壤,培优扶强经营主体,政企同心携手并进,朝着“GDP万亿之城冲刺。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