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园林”增强群众生态获得感

发布时间:2023-03-21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费少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打造让生活更美好的美丽宜居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中可观可感可进入的绿色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本底和碳汇空间,也是人民群众舒缓身心、疗愈解压的绿色港湾,对于全民健康、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着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回应双碳目标,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围绕园林绿化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群众高品质生活,创新载体、加强谋划、统筹推进,提出建设乐享园林活力空间,包括口袋公园、城市绿道、公共空间林荫化、立体绿化等类型,更加注重织补园林绿地空间体系、提升多元功能及服务水平、推进社会共治共建共享,推动共享乐享新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动三个变化,提升乐享园林的可达性

紧扣乐享园林类型丰富的特点,结合城市更新行动,以口袋公园盘活存量空间,以城市绿道串联山水林园,以林荫步道推动绿色出行,聚力完善城市绿地空间体系,让绿地成为便捷可达的生活空间。

低效空间活力场所结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美丽宜居城市建设,通过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积极推动闲置地、畸零地、高架桥下等存量空间盘活利用。加强空间织补、功能植入、活力营造,打开原本封闭的绿化隔离带、边侧绿带,植入林荫步道、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等,将灰色低效空间转变为绿色潜力空间,畅通片区慢行微循环。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现代大道、金鸡湖大道通过实施林荫步道+”,将原本全线封闭绿化带改造为连续步行空间,为园区企业职工提供漫步休闲场所。

庭院深深开放共享对具备条件的单位逐步拆除围墙、开放庭院,通过优化衔接和设施织补,实现绿地、停车场等公共资源的社会共享,以围墙的减法换公共空间的加法,促进围墙内外空间和功能的融合。宿迁在全省率先实施该项工作,5年累计开放改造单位庭院60余处,共享单位绿地超56万平方米、停车泊位5000余个,受益人群超20万人。泰州5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打开围墙,单位庭院变成城市小型会客厅

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在城市公园体系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充分走访和征求群众意愿,聚焦居民需求和短板缺项,积极引导和推动各地从建设综合公园转向建设家门口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优先向老城区、老旧小区、绿地等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的区域布局口袋公园、社区公园等,努力实现居民出门5—10分钟即有一片可休憩、可交往、可健身的绿色共享空间。南京、苏州、连云港等地编制了口袋公园规划或建设指南,指导推进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布局的均衡完善。截至目前,全省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覆盖率达80%以上。

注重三个衔接,提升乐享园林的功能性

紧扣乐享园林功能复合的特点,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居民实际需求,营造开放活跃、内涵丰富的活力场景;加强与科教文卫等其他城市公共空间的复合利用,实现功能的拓展提升;构建串联生态空间和生活场所的绿道及林荫路体系,营造畅行畅游、全龄友好的绿色出行环境。

衔接周边居民生活需求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通过省政府在线访谈、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等媒体探访、报道和反馈,多渠道听取社会声音和群众诉求。无锡、昆山等地区结合口袋公园、绿道等建设,采取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提供菜单式服务,充分征集周边居民对选址布局、设计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统筹落实无障碍设施、适老化改造和儿童友好环境建设等要求。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音乐节、露营节等户外主题活动,满足群众多样化活动需要。

衔接城市公共功能空间对街头、边角等小微公共空间进行针灸式微更新,在小区、幼儿园、学校、医院、地铁等公共服务场所周边建设口袋公园,实现与城市健身、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圈的衔接,提升公共空间活力。苏州森鹿公园结合地铁换乘流线,合理布置非机动车停车场及地铁站广场,满足群众停车、换乘等需求。

衔接城市慢行系统依托城市慢行系统和河流、滨水等线性空间,建设城市绿道、林荫道,串联居住与公共空间,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构建绿色通勤、亲近自然、健身游憩的生活步道。无锡梁溪河绿道通过梁溪河沿岸滨水空间景观提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等,将绿道和绿化活动场地融入居民生活圈,形成集游憩、健身、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滨水绿道和生活步道。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城市绿道5000余公里、林荫路近2万公里。

强化三个融合,提升乐享园林的人文性

紧扣乐享园林诗意人文的特点,尊重场地历史记忆,挖掘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让园林绿地增添城市空间特色和文化品位;传承弘扬传统造园技艺,融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建设具有美学特质和人文精神的当代园林精品;赋予城市绿地时代精神内涵,打造兼具文化传播、学习交流、科普教育的共建共享共治平台。

融合场地基底和记忆尊重场地条件,强调原有地形地貌和大树老树的保护,形成特色风貌。落实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理念,推广应用适生植物,以近自然、低维护方式营造宜人景观环境。宿迁鸟悦园原来为封闭的苗圃地,通过开敞改造,保留水杉林等,增加园路和休憩空间,营造城市中季相斑斓、近自然生境和绿色碳汇空间。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时总结各地经验,制定出台《江苏省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加大对城市古树名木、古树后备资源及其生长环境的保护利用。

融合地域文化和特色对于有文化遗存、文化积淀的特定场所和记忆空间,注重文化元素的挖掘和有机融入,提升设计水平,建设更多具有地域特征、文化气息的园林精品。无锡东林书院小游园、苏州履泰园等尊重场地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注重推进园林、景观与建筑、街道的融合,形成了城市特色空间。

融合时代特征和载体乐享园林活力空间为载体,因地制宜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因地制宜植入党建、文明创建、法治等元素,形成特色主题。设置休憩驿站、城市书房、花艺馆、轻食餐吧、互动体验馆等创意服务新兴产业,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激活空间活力。南京火瓦巷口袋公园围绕红色文化主题设计建设,建设梧桐语驿站、朗读亭等,成为传播红色文化及开展社群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各地积极响应和务实推动下,全省建成一批便捷可达、功能复合、诗意美好的乐享园林活力空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到贯彻落实,生动诠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点亮了城市空间、装扮了邻里街巷、浸润了日常生活,昔日城市边角料变身绿色客厅、园林成为全民健身房、口袋公园建到了家门口、城市绿道串起上班回家的路……“乐享园林建设成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喜爱,也增进了邻里关系的和谐,重塑了有温度的社群生活,让孩子可以在阳光下更多地运动、玩耍,让年轻人上下班路上既有春花秋叶随行、也有夏荫冬阳相伴,让老年人可以享有出门见绿、交友畅谈的晚年生活,让人民群众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地享受高品质生活。

作者系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包咏菲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