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代产业高地

发布时间:2024-06-25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龚维芳    

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本在现代产业,支点在先进制造,关键在融通创新。打造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聚焦高质量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的必由之路。国家级高新区既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也是产业创新的主阵地,理应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吹冲锋号,当排头兵。徐州高新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会议精神,以推进四链融合为切入点,构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代产业高地。

因地制宜选准赛道,推动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壮大。围绕安全应急、汽车与高端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新能源电力电子“4+1”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产业体系,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根基。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促进工程机械、电子电气、车辆制造等传统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拓展。华辰实现传统变压器向新能源方向转型,格利尔从传统照明起步拓荒可见光通信,联袂开启上市新纪元。实施企业数字换脑,加快智改数转网联,徐工消防获批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精创电气获批智慧江苏重点工程,截至2023年底,实施智改数转项目158项,新增省级星级上云企业96家,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0%以上。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安全应急产业发挥与矿大产教融合、校地共建机制,用好用活省安创中心、概念验证中心等重大平台,研发转化关键技术成果;利用安博会溢出效应,以十大场景吸引新产品、新应用集聚,打造更强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消防叉装车等项目落地,楚航感知系统、多肯新材等在谈项目签约。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围绕徐工商用车等整车企业,拓展产业高端配套,构建本地供应链体系,支持淮海新能源打造零部件生产基地。加快推进辁电柔性电子、智能无人车、德博利恩研发总部等新项目落地见效。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发力第三代半导体、半导体装备和材料,加快先导薄膜、中科意创车规级碳化硅模块等项目建设,推进MEMS传感器和CMOS传感器、协鑫智算中心等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打造集成电路产业新高地。生物医药产业聚焦细胞与免疫治疗、抗体偶联药、合成生物药等新赛道,推进轶德显微手术装备、植物基菌质蛋白等新项目落地见效,海湃泰克创新药等项目加速洽谈,构建从孵化到产业化基地全功能创新产业生态。新能源电力产业筑牢电力储能产业基础,扩大配电设备产业规模,增强新能源电力市场服务能力。加快推进钙钛矿、钙钛矿叠层电池等重大项目落地,加速培育骨干企业,建成淮海经济区新能源电力产业发展先行区。力争到2025年,安全应急、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做大做强,冲刺500亿元级产业集群。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力电子产业迅速做大规模,实现高质量发展。加码未来产业布局培育投资1.1亿元改造总面积21万平方米双碳智谷,优化提升其加速器功能,加快培育前沿材料、高端科学仪器、氢能储能和生物新技术四个成长型未来产业。积极开展不确定技术预研,助力颠覆性、独创性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35微米单晶光纤、硒镓钡晶体材料等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国际领先、国内唯一的原子粉体材料项目建设落地。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打造徐州科创圈创新核心区。以自主创新为引领,布局高能级科创研发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产学研融通创新,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集聚创新合力打造科创地标以徐州科创大走廊建设为举措,抢抓承接可持续发展议程示范区、徐州科创圈叠加发展机遇,集成路网沿线中国矿业大学和江苏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10大高端研发平台、40家新型研发机构以及4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新研发合力,聚力打造研发支撑有力,辐射带动较强的产业创新核心区。优化平台布局强化创新支撑落实省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工程,重点打造4+4创新平台,提速徐海学院、江苏省新能源商用车动力及控制系统创新中心、北大徐州创新药物研究院和智慧综合能源研究院建设,支持云龙湖实验室、省安创中心、上交大新材料研究院、中红外研究院推进机制优化和成果转化。构建以任务为牵引、领军企业或重大平台为主体的创新联合体,不断提升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的支撑力和带动力,徐工消防超高米数登高平台消防车缔造亚洲第一高,园区120余个产品(技术)居于行业领先水平。畅通转化渠道促进融通创新深挖中国矿大、江苏师大等在徐高校富矿资源,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高校及大院大所科技人才合作和学科共建,推动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双向奔赴。打通校地信息壁垒,畅通科研成果交流,构建常态转化机制,支持徐工重卡、中机矿山等40余家骨干企业建设各类校地合作创新平台48个,取得研发成果百余项。五洋停车与浙江大学数字阀制动装备革新项目替代国外进口;云意电气与东南大学新一代高可靠大功率汽车电源模块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打破国际垄断。完善孵化体系培育专精特新持续完善规上专精特新上市科小高企雏鹰瞪羚独角兽两条企业孵化体系,云睿汽车、硕博电子等领衔的瞪羚企业梯队,中科宝溢、致能半导体等为代表的江苏省潜在独角兽梯队不断扩大,全球独角兽先导电科、准上市公司仟目激光等公司主体迁入落地,上市企业后备库扩大至24家。

机制创新改革攻坚,构建公容同创新型生产关系。更大力度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构建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协同合作、激励创新的创新发展环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创造良好条件。全面深化改革破除梗阻障碍以建设省级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抓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政策举措,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障碍。纵深推进审批制度和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改革,完善产业集群专班、上市融资辅导等制度,优化不见面审批、拿地即开工等具体措施,切实解决企业难点痛点。改革人才项目评审机制,根据人才(团队)产业化成效开展长周期评价,科学设定政策兑现条件,切实用好人才评价指挥棒扩大双向开放增创发展优势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园区开放水平。推进自贸区联动发展创新区建设,积极创建国际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兴业态,形成更多外贸增长点。促进协同合作,提升创新实效。创新研发项目组织机制,健全完善揭榜挂帅拨投结合、定向委托等机制,促进重大科技项目协同攻关,共发布技术需求100余项,征集科技成果200余项,开展供需信息匹配推送300余项次,促成校企合作协议及意向50余项。激活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统筹推动确权登记、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体系建设,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主动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大局,加快招引建设数据存储中心,科学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先进网络基础设施,赋能科技研发和产业升级。统筹优化土地、技术、能源、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配置,推动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效流动。

(作者系中共徐州市委常委、铜山区委书记、徐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冷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