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

发布时间:2024-08-26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张先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宿迁市湖滨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力打造骆马湖旅游度假区,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体现地域特色的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

晴空下的骆马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湖岸线美景如画 作者供图

一着不让抓产业,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引领我国旅游业加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湖滨新区充分发扬上下同欲、百折不挠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精神,去年5月将骆马湖旅游度假区成功打造为淮海经济区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可为淮海经济区20余个地级市、1.7亿市民提供更高品质的休闲度假服务。以全域视角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坚持规划引领,深入挖掘骆马湖旅游度假区的文化、景观、生态资源,精心编制《宿迁骆马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2024—2035)》,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国研智库旅游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省文化和旅游厅等专家评审把脉,构建一核两廊三区四射空间规划布局,明确全景湖滨、全域旅游、全时旺季发展方向,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有力支撑。以融合理念激活旅游发展新活力主动适应旅游消费新需求,积极培育文旅产业新质生产力,多维度发展旅游+”“+旅游,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赛兴旅,举办了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一带一路青年体育交流周(江苏)活动、全国桥牌邀请赛、骆马湖沙雕艺术展、大运河自行车赛等一系列精品节赛活动,以及苏鲁豫皖地区享有盛名的民俗盛会皂河庙会,推出了骆马湖啤酒并成为爆款,骆马湖大鱼头、八珍炒饭等新品菜肴得到广大顾客青睐,有效延长了旅游链条、扩大旅游消费,释放出旅游一业兴、百业旺的消费乘数效应。以项目引领丰富旅游发展新业态聚焦环湖体育休闲基地、夜间文化旅游消费基地、露营基地、全产业链婚庆基地等四个基地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思路,积极谋划戴场岛生态修复和保护性开发、爱情小镇建设等特色项目,打造更多的新地标新名片。秉持服务入驻企业是最大的招商,服务本土企业是最好的招商的理念,积极运营沐晨太空舱轻奢度假营地、骆马湖海洋乐园、骆马湖欢乐世界、骆马湖欢乐水世界等景点,加快推进骆马湖钟吾游乐城、湖畔渔歌等一批优质文旅项目。

一如既往护生态,高质量发展底色更亮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湖滨新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挖掘干净有序、可爱湖滨城市内涵,走出了一条独具湖滨特色的生态融合发展之路。瞄准靶向发力擦亮生态名片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骆马湖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相继实施骆马湖禁采、退渔还湖、四乱整治、禁捕退捕、一线一岸整治、三无船舶整治、三里湿地修复等措施,昔日采砂泛滥淘金湖重新变回水清鱼肥母亲湖,骆马湖水质达国家二类标准。科学划定骆马湖全域空间保护范围,高质量开展罗曼园、水生植物园、湖滨公园改造等提升项目,串联形成开放式滨湖风光带10多公里,努力实现时时是景、处处是景、人人是景,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强,骆马湖宿迁流域首次发现成群东方白鹳,近50年未出现的红嘴鸥群也迁徙集聚骆马湖。探索机制创新守护幸福河湖持续探索骆马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致力打造河湖长制湖滨模式,让河湖应绿尽绿、应美尽美。依托骆马湖四级湖长体系和62个管理网格,建立骆马湖管理定期协调会办机制,常态化实施网格长、助理员、督导员、警员一长三员网格化管理,实现以河湖长制推动河湖长治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重要批示精神,依托三台山及骆马湖东岸线的区位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开展农房改善、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最大程度保留水美田园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特色城镇。

一心为民守初心,高质量发展本色更显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调品位,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彰显旅游为民的深入思考。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湖滨更有希望。这希望在夜市烟火气里、在背街小巷中、在湖滨居民的摊点上。湖滨新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守护烟火气铺好群众致富路坚持旅游为民导向,聚焦时时就业、处处就业、人人就业目标,让人民群众在好风景里奔向好光景。按照摊点不走、城管不撤,人员不散、警灯不灭”“垃圾不着地、污水不进湖的要求,积极引导后备箱经济、湖畔直播、文创集市等夜经济新业态集聚,骆马湖畔每晚吸引市民游客数万人次,2万余人就地吃上旅游饭,人均年收入近4万元,碧湖银滩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滩银滩打好组合拳筑牢生命防护网骆马湖在湖滨新区境内沿岸线长达42公里,风险点多、线长、面广。湖滨新区积极探索防溺水工作机制,打造骆马湖生态联勤警务站、智能警戒防溺水系统,建成全省首个技防+人防+物防三位一体的防溺水巡防监控平台,实现了全水域感知、全天候预警、全程可视化。通过上好一堂暑期防溺水宣传课、制定一本《骆马湖水域执法指引》、出台一项防溺水有奖举报机制、织密一张溺水风险人防网络、筑牢一道沿岸物防技防立体防线、创建一个民间骆马湖水上救援联盟,筑牢群众防溺水安全坝生命线,骆马湖防范溺水系统性守护机制经验做法,被省委深改委列为全省133项改革创新案例发文推广。

(作者系宿迁市湖滨新区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赵文韬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