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无锡市坚决贯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战略部署,紧贴城市人口城镇化率高、土地开发强度大等特点,全力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努力打造令人“会心一笑”的精彩城市。
以政策为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实施意见(试行)》,明确统筹推动城镇危旧房、城中村及各类老旧建筑更新改造的思路办法,为全市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和操作依据。出台《无锡市历史城区“双修”规划》《无锡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历史建筑传承和文脉延续,全面完善和提升更新单元内房屋使用、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环境品质等,力求以系统性思维解决城市问题。
以项目为载体,加快实物呈现。邀请中规院、省城镇化中心、深规院、同济大学、AECOM等专业技术团队,参与城市更新单元(项目)的规划编制或方案设计,力争形成最佳设计、最优方案。截至目前,13个重点城市更新单元中,火车站南广场、老东门片区综合更新已全面开工,南长街古运河、运河湾更新单元先导示范段已完工,江阴南部核心区高铁站已建成通车;10个项目获批省试点;“工业上楼”项目因地制宜盘活资源、推动土地集约利用的做法,在省内外产生良好反响。
以民生为落点,优化宜居环境。提质提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实行“三师进社区”,通过聘请专家、党员和居民代表担任社区规划师、社区营造师、百姓设计师,全面助力城市更新。梁溪区“三中片区”更新试点运用EPC+O模式,一揽子解决“建、用、管”问题,被列为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联系点;“稻香片区老旧街坊改善更新”项目,成为无锡市首批儿童友好城市的试点项目。出台《无锡市市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有效打通加装电梯末端梗阻,加梯项目获评无锡市民心工程金奖。
以创新为动力,激活传统基因。出台《无锡市京杭大运河梁溪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等法规文件,强调以城市更新方式,升级业态、深挖文态、修复生态、优化形态,着力让黄金水道释放时代光彩。赋予更新项目更多的时空、时代、时尚元素,江南古运河文商旅数字化等精品项目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充分保留街巷、小区肌理和建筑风貌,建新如旧、修旧如旧。宜兴蜀山古南街还原紫砂工艺再现江南传统水乡街巷,被住建部列为可复制推广经验。积极探索城市更新统筹平衡机制,实施“更新基金+项目投入+产业导入”,实行产融互动、产城一体,实现“更新一点,繁荣一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明了“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的改革发展方向。无锡作为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理应在城市更新中有更好探索、更多担当、更大作为,用丰硕改革成效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转型发展,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实支撑。
坚持政策领先,强化运行规范性。着眼建成具有无锡特色的城市更新政策规划体系,加快完善城市更新政策,从源头提升城市更新综合水平,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编制《无锡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出台《无锡市城市更新项目库管理办法》《无锡市城市更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探索建立适合无锡城市更新的策划、规划、建设、治理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及政策保障。研究城市更新技术标准,规范和引导城市更新项目高质量实施,制定《无锡市城市更新办法》《无锡市城市更新建设导则》,出台《无锡市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结构设计指引》等技术标准,规范和引导城市更新项目实施。优化城市更新工作规程,进一步明确市和市(县)、区两级政府、部门及各方主体的职能职责,形成立体网状、齿轮联动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的新型投融资机制,强化“专家+领导+公众”模式,全流程保障群众对城市更新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坚持体检率先,提升工作精准度。坚持把城市体检作为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整体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按照“市—区—街道”三级架构,围绕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城市)四个维度,建立“61+8”无锡城市体检特色指标体系,每年开展体检工作。在住房维度,从安全耐久、功能完备、绿色智能等方面设置房屋结构安全、管线管道、入户水质、建筑节能、数字家庭等指标。在小区(社区)维度,从设施完善、环境宜居、管理健全等方面设置养老、托育、停车、充电等指标。在街区维度,从功能完善、整洁有序、特色活力等方面设置学校、体育场地、老旧街区等指标。在城区(城市)维度,从生态宜居、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产城融合、安全韧性、智慧高效等方面设置相应系列指标。同时,强化体检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的城市体检工作机制,依据城市体检报告建立城市更新项目库,实施城市更新项目全周期动态管理。
坚持项目为先,激活更新主引擎。按照“市级统筹、区级负责”的原则,围绕国家试点和省推动城市更新行动的具体要求,结合城市更新重点工作任务和重点更新单元的建设目标,合理安排部署,制定实施计划,强化项目进度跟踪,推动更新单元高效实施。全面推进“15+35+N”更新单元建设,加快各重点单元规划设计方案和综合实施方案制订进度,完善形成各单元城市更新项目库,推动重要项目“留、改、拆”建设改造,实现空间全面优化、资源有效盘活。加快推进火车站南广场、老东门等重点更新单元建设,常态推进管理单元控规动态更新的研究调整工作,着力推动黄金湾片区、古运河风光带、贡湖大道沿线等重点更新单元城市形象焕新和片区功能提升。积极探索契合无锡实际的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模式,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力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有新突破,全力争创城市更新国家示范城市。
坚持民生优先,增强群众获得感。打好本轮老旧小区改造收官战,进一步推广老旧小区连片改造模式;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对居住环境的更高期待,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回头看”,按照“完整社区”标准,以补齐养老、医疗、托育、助餐等功能配套为重点,推动既有住区居住品质不断提升,切实补齐短板、补强功能;进一步规范加装电梯全过程管理,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量”“质”齐升。对城乡接合部、城镇开发边界处的各类“城中村”、棚户区及危旧房统筹实施整治改造,推动城中村改造与重大民生工程、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文旅产业挖掘、城市有机更新等紧密结合,加快实现城市宜居宜业环境系统提升。
坚持预防在先,织密安全防护网。正视过去大规模扩张时期积累的房屋老化、结构受损、墙体开裂、外墙脱落以及电梯运行、高层消防、低洼易涝等安全隐患风险,借势借力城市更新,积极推动消险除危,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落地《无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突出建筑年代较长、建设标准较低、失修失养严重的危险房屋和老楼危楼,彻底整治风险隐患;建立健全住房经营性用途准入、改扩建和装饰装修、房屋安全鉴定、房屋安全信息化等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既有建筑全面闭环管理。扎实开展高层建筑消防隐患“一件事”全链条治理、住宅小区内涝防治、住宅小区高空坠物安全管理、老旧住宅电梯更新等专项工作,常态化做好建筑工地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努力以一域之稳为全市之安贡献力量。
(作者系无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