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5864个“微信好友”

发布时间:2025-02-25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冯俊毅    

叮咚,手机又响了。我习惯性地摸出手机,是华通花园一区178幢顾阿姨发来的语音:小冯啊,我家楼上那户又漏水了,你能不能帮忙联系一下?这是我今天收到的第47条微信消息。

隔层纱零距离

2017年初,在组织安排下,原本从事刑侦、治安等打击犯罪工作的我,成了苏州市高新区华通社区的一名民警。初到社区工作时,我感到既兴奋又有些手足无措——虽然居民群众对我都很客气,但总感觉隔了一层纱。于是,我从人熟、地熟、语言熟、情况熟的基本功练起,三天两头扎进居民家中,外地居民用普通话,本地居民就用一口洋泾浜的苏州话与他们拉家常、谈心事,很快就拉近了与居民之间的距离。

交流中我发现,在遇到一些紧急问题时,居民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我便探索互联网+社区警务的工作方式,将自己的微信二维码印在警民联系卡上,放到警务室,发到居民家、企业、商户,方便大家有问题第一时间联系到我。时间久了,居民之间也会相互推荐我的微信号。就这样,微信里的居民好友从1人、20人、100人,噌噌地往上涨到5000多人。后来,我还建立了17个警民联系群,向居民宣传法律法规、安全防范常识等,并随时随地响应群众的咨询和求助,每天的聊天对话框不下200个。一段时间下来,辖区诈骗警情同比下降45%

从关爱一家人到守护千家安

李阿婆和钱大叔是我辖区内的一对老夫妻,子女常年不在身边,我下社区时经常能看到他们一起买菜散步,形影不离。有段时间,我连续几天没见到他俩,因为不是逢年过节,这种情况很少发生,我便起了疑,留了个心。

有天晚上,我突然在小区门口遇到了李阿婆,便喊住她细细询问了一番。原来,钱大叔住院了,李阿婆一直独自在医院照顾。我放心不下,主动让阿婆添加了我的微信,时不时地与她打电话沟通,利用休息时间,带着牛奶、水果和生活用品去医院看望他们,陪他们聊天解闷或陪钱大叔做些康复运动。

钱大叔康复出院时,我又主动去医院把他们接回了家。从此,老两口对我满是信任。逢年过节,李阿婆要到子女那去,不放心家里情况,就把自家备用钥匙交到我手里,还把存折、房产证等贵重物品通通都给我,让我保管。

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真心对待,群众一定能够感受到。就这样,一次次走访,一件件小事的解决,让我与辖区群众的距离更近了一步,李家的小狗跑丢了、楼道里的灯不亮了、楼上声音太吵了……他们不管是遇到困难还是纠纷,都愿意找我帮忙。为了更好服务辖区孤寡老人、残疾人、未成年人、贫困户等弱势群体,我带头设立了关爱站,带领网格员、志愿者定期走访慰问、排忧解难,共帮扶群众1856人次,解决实际困难370余个。

"小队伍""大联盟"

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告诉我,要让百姓的点滴小事都得以解决,就必须依托广大群众的力量。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我积极响应市局、分局号召,带头组建成立了高新区蓝盾志愿者协会通安分会,通过社会面招募、企业宣传、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不断吸纳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分子及居民群众加入蓝盾志愿者队伍,共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治安巡防、防范宣传、便民服务等活动,有效缓解了警力不足。第一支队伍快递小哥蓝盾志愿者服务队,通过他们触角长、覆盖广的特点,协助派出所向辖区群众进行法治、安全宣传,帮助发现一些线索,隐患前端发现率达82%

在日常警务工作和走访交流中,我发现很多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群众有意愿参与志愿服务。经过系列论证、方案研讨后,律师、心理咨询师、医生、电器修理师等各行各业的专业型、技能型、岗位型志愿者纷纷加入。我们相继设立了电动车公益安全检查服务岗”“居住证自主申报服务岗”“人民群众调解员服务岗69岗专业服务岗,形成“1+N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共同防控治安风险、消除安全隐患。

居住在辖区内的刘阿姨常年将盆栽放在窗台、空调平台等室外区域,随时有坠落风险,引发邻居们强烈不满。多次劝说无果。在与刘阿姨接触过程中我推断她的行为更多是心理因素导致,仅靠民警调解会进一步触发其逆反情绪,便请从业十多年的心理咨询师老沈出马。这招果然有用,经老沈多次沟通疏导,刘阿姨自愿将花盆搬进室内,与邻居们和好如初。

电动车公益安全检查服务岗,摊主老郑会对来送修的电动车检查安全隐患,防止短路引发火灾。老郑真是热心肠,免费帮我检查了电动车,隐患没了,心也安了,这个服务真贴心。每次路过,都能听到群众连连竖起大拇指直夸他。而老郑也会把相关电动车隐患信息流转到派出所,由社区民警根据情况跟进后续检查提醒,有效地降低了电动车安全事故隐患发生率。

如今,这支志愿者队伍已有4000余人,有的是隐患排查员、有的是法治宣传员、有的是纠纷调解员……已经成为维护本地社会治安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日常警务心间服务

随着治安形势的变化,居民对警务室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更好地服务辖区老百姓,这是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走访中,我吸纳群众意见,对警务室进行了改造。在保留警务室原有业务职能的基础上,从功能设计、智能应用、为民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升级,拓展科技载体、丰富便民设备、前移纠纷调解等,集安全宣传、便民服务、学习互动、纠纷调解等多功能于一体,并改进传统警务室8小时工作制,推行延时错时、节假日轮值、上门服务等举措,引进多台政务业务自助服务机,打造群众家门口的贴心服务站

现在,我们的警务室不仅可以向有业务办理需求的群众提供服务,也能够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临时休息点。在警务室便民服务区,配备了空调、饮水机、微波炉、雨伞和轮椅,放置了常用退烧、消炎、镇痛、防暑、降温药品等,为环卫工人、外卖员、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打造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暖心场所。警务室的升级,进一步缩短了警民距离,促进了社区安定和谐。

今天,我又收到一条好友申请:冯警官,我是新搬来的租户,听说您特别热心……”我微笑着点击了通过验证5864个好友,这个数字还在增加,而我与微信好友的故事,也将继续。

(作者系苏州市公安局通安派出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张珊珊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