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法治市场监管建设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直接关系市场主体、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心。省市场监管局始终坚持“法治立局”,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法治市场监管建设的生动实践,将推进法治建设作为实现江苏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以高水平法治推动我省市场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治引领,牢牢把握法治市场监管建设的正确方向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的“十一个坚持”中,首要的就是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省市场监管局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法治市场监管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市场监管法治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
健全制度机制。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法治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各级党组织推进法治市场监管建设,成立省局法治市场监管建设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不断健全完善党领导全省法治市场监管建设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印发《江苏省法治市场监管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中长期目标,压实工作责任。
抓住“关键少数”。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市场监管领域重要法律法规纳入省局党组重要学习内容,通过“市场监管大讲堂”“党组中心组学习会”等形式,定期开展省局领导班子集体学法,近3年来开展学法活动12次。在省级机关首家召开专题述法会议,相关处室和设区市局集中汇报法治工作,进一步压紧压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相关信息被中央依法治国办采用。
夯实基层基础。深入开展“法治下基层”活动,从立法、执法监督、普法三个方面着力提升基层法治建设能力。印发《基层法治员管理办法(试行)》,组建1583名基层法治员队伍,编制《江苏省市场监管通用性业务规范和执法程序规范手册》,系统整理各业务领域27个工作规范,对工作依据、工作程序、检查内容、工作文书等方面作出规范指引。连续5年组织全省系统法律知识竞赛,参加人次累计超过10万人,在系统内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学法氛围。
主动融入大局,充分彰显法治市场监管建设的价值和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省市场监管局深刻领悟这些重要论断,不断探索符合市场监管实际的法治建设路径,秉持“法治工作全局化、全局工作法治化”理念,充分发挥法治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依靠法治提供基础、持久的动力,维护公平公正的环境。
护公平。认真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扎实推进重大政策措施会同审查,探索公平竞争审查风险分类管理,坚决夯实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依法查办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查办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全国率先上线公平竞争审查监测评估系统,实时监测准确识别违规文件,事前辅助防止出台违规文件,大幅提高审查效率和准确率。2024年,依托系统审查增量政策措施31180次,生成修改建议3064份;监测疑似风险政策措施8324份,废止修改1759份。
保安全。分层分类建立“三品一特”安全风险管控清单,2024年,排查纠治“三品一特”安全风险隐患超15万个,全省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连续6年上升,工业产品合格率连续5年超全国平均水平,特种设备安全保持零事故、零伤亡。
优环境。坚持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给市场主体减负担、谋福利。动态调整省局1032项权力事项,编制行政检查事项清单、行政处罚事项清单、行政强制事项清单等,确保用权为民不偏向,用权依法不出格,促进市场监管职能更加优化、依法履职更加高效。联合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出台《关于依法处理市场监管领域投诉举报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更好维护普通消费者和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坚持法治为民,始终站稳法治市场监管建设的根本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省市场监管局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理念,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市场监管建设全过程、各领域。
立法多听群众心声。坚持和践行市场监管立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公开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了解群众需求,倾听人民心声。制定出台《江苏省食品安全条例》,积极推进《江苏省检验检测条例》立法进程,深入开展《江苏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立法调研,着力加强市场监管地方性立法建设,切实增强立法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时效性。
执法接受群众监督。全面推行以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核心的行政执法制度体系,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确保“执法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开展全省系统行政处罚案卷评查,遴选典型案例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进一步规范全省系统裁量尺度,提升执法质量。
监管成效让群众检验。围绕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关注关心的市场监管领域热点问题,利用“普法周历”专栏等普法宣传新阵地答疑解惑;探索推行行政执法“三书同达”制度,将“说理式”执法贯穿到行政执法的每个环节,让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深化改革创新,不断丰富法治市场监管建设的新内涵
法治市场监管建设内容丰富、自成体系,并伴随着监管实践不断发展。唯有坚持以改革创新思维谋划法治工作,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改革,才能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需求,更好适应市场监管法治化新要求。
坚持创新监管理念。将“寓监管于服务”理念作为市场监管的基础理念和创新实践,建立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经营指导体系,用足用好执法办案、情报预警分析和智慧调度系统,全面实施说理式执法和“信用+执法”渐进式监管,不断提升监管执法的法律认同、社会认同和情理认同,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出台3.0版免罚轻罚规定,聚焦高频多发、处罚裁量幅度大、社会热点关注的违法行为,合理扩充和完善免罚轻罚清单内容、细化适用条件,统筹行政执法的“时、效、度”,把握好“法、理、情”,在法律“尺度”内更好体现执法“温度”。2024年以来全省系统共办理免罚轻罚案件2.4万余件,同比增长5%。
强化基层法治指导。连续5年对全省系统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情况开展针对性研究分析,提出进一步提升复议应诉工作质效的具体举措。召开全省系统法律疑难问题研讨会和复议诉讼典型案例研讨会,形成疑难问题解答和典型案例汇编,同步更新市场监管法律“知识库”系统,提升全省系统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作者系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