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常熟实践

发布时间:2025-02-25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陈 洁 商中尧    

人文经济学是关于经济发展的新的学科领域。人文经济的本质内涵是文化与经济在总体上相互交融、互动共进、比翼齐飞的一种良性发展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的交融互动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常熟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这里,既有大江东去的豪迈壮阔,也有智慧城市的超级运算,如一幅泼墨大写意,处处显格局;既有大江大河的奔腾不息,也有梦里水乡的柔情内敛,如一幅精致双面绣,丝丝见匠心。近年来,常熟依托独特的水乡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江南文化、秉持创新精神、守牢生态底线,以人文赋能经济,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以经济反哺文化,彰显江南水乡之美,探索高质量发展中的人文经济学实践。

城以文兴,以文化人奏响弦歌之治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赋予经济发展深厚的人文价值,强调以文化与经济的共荣互促实现高质量发展。常熟以文化为基石,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奏响弦歌之治的动人乐章。

文脉源远厚植城市品格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常熟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1700多年的建城史,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曾走出两代帝师、8位状元、486名进士,拥有诗、画、琴、印等诸多以虞山命名的文化流派,是江南文化的显著地标。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常熟编纂《言子与慈善》,打造常熟·研学堂研学文化游线路,举办各类文博美术展览,以及古琴艺术节、清史研讨会、百姓戏曲大舞台等文化活动,让一个个名人、一处处地标、一段段历史,串联起城市的精神图谱。

书香绵延润泽百姓心田常熟刻书、藏书、读书之风源远流长,仅明清两代就有近300位藏书家。从享誉明清的虞山藏书派,到如今全面铺开的书香城市建设;从打造图书馆+城市书房、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特色阵地,到推出10条精品文化走读线路,加快构建全域覆盖、公益普惠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常熟在传承中将藏书、读书、用书镌刻进城市的发展骨骼,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以文润心奏响文明之歌文化赋予常熟这座古城千年的风雅、风情与风骨。汲古润今,弦歌不辍。新时代,在改善物质条件的同时,常熟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价值体系、传播文明理念,带给人民更多精神层面的充实感和满足感,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由此更加坚实。共创共享文明城市,每个人都是文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江南福地,慈心善举蔚然成风,小城大爱的城市名片不断擦亮。截至目前,常熟注册志愿者超40万人,1400余个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累计时长突破2000万小时,助力常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

融合互促,人文精神引领创新奋进

人文经济学强调人文精神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引领和内在驱动作用。常熟以文化为魂,坚持人文精神引领,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文化和经济双向渗透、融合促进。

敢为人先推动创新创业常熟自古就有敢为人先的精神传统,明清时期就是江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20世纪80年代,常熟碧溪农民发展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乡镇企业,走出一条以工补农、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碧溪之路,让常熟突破了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了创新创业的精神内核。近年来,常熟传统产业不停焕新,新兴业态茁壮生长,成功由纺织时代切换到汽车时代,进而演变到声学时代,持续引进新项目、搭建新平台。当下,常熟又启动专精特新育林参天项目,加码政策礼包,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加快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迎接新型工业化的时代浪潮。

开放包容促进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法宝。常熟自古就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来自中原的士人、北方的移民、江南的土著以及世界各地的商旅在这里交流互鉴、共生共荣。新时代,从首创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企业端综合服务平台市采通,到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再到用好中国·沙特中心”“一带一路(巴基斯坦)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常熟坚持开放发展理念,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文旅赋能擦亮城市品牌常熟将历史文脉、人文传统和当代发展需求结合起来,转化为文旅产业的竞争优势。国家级的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家喻户晓的沙家浜旅游度假区,隐藏在乡间沃野的历史文化馆,处处都是好风光。常熟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禀赋、历史人文富集的优势,打造以红色沙家浜、绿色山水人文、蓝色运动美城、彩色江南风光为代表的四色游产品生态,跑出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加速度20248月,阿那亚常熟项目签约,更是让顶级的文旅业态在昆承湖畔绽放,吸引更多高端商务人士及创新创业人才汇聚常熟。

山水入城,城乡共进提升幸福质感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人文经济相融共生,归根到底是造福于民。一直以来,常熟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进,让发展成果与民共享。

山水入城打造宜居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虞山树木葱茏、尚湖碧波荡漾,山水之间孕育了常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常熟着力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格局,推动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相融合。加强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加快构建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城市格局,让人民群众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生态常熟不仅让发展更有温度,也让幸福更具质感。

千村美居打造和美乡村常熟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产业特色鲜明。近年来,常熟大力推进千村美居工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了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特色田园乡村。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城乡共进推动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常熟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让人民群众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共享高品质生活。遍布常熟农村的新风礼堂成功引导村民移风易俗,与村庄的长效管理、五治融合”“千村美居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相挂钩,让文明之风吹遍常熟大地。

(作者单位:苏州日报社,常熟市党的建设学会)

责任编辑:张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