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坚持因地制宜,把数字化作为撬动城市转型发展的制胜之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一体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全市数字顶层设计不断健全、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实融合步伐不断深入、数字治理效能不断彰显,入选全国首批“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获评“2024亚太领军智慧城市奖”。
乘“数”而上,深入谋划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扬州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新世纪以来,扬州市抢抓数字经济时代机遇,早在2005年就入选全国首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2007年成立全国首家专业呼叫产业园——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2015年创成江苏首个省级互联网产业园。近年来,扬州深度拥抱数字经济大潮,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架构、统一标准,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在全国率先构建“1+4+N”全域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出台《扬州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总体方案(2024—2026年)》,分领域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数据要素、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及年度工作要点,形成“1个总体方案+4项分领域行动计划+N个工作要点”政策体系。在全省率先组建数据赋能“1+N”协同联动机制。组建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总召集人的全面推进数字扬州建设工作专班,构建数据局与15个部门紧密型协同联动机制,推动部门间思路联谋共商、信息共享共用、试点共争共创、活动联学联办。创新出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1+3”政策。出台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意见及公共数据授权运行、数据资产登记、数据交易流通3项配套政策,在多个市场化配置改革领域实现“0到1”突破。推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运商分离”模式,多家市属国有企业探索开展数据资产确权、资产入表和融资授信;出台“算力券”政策,算力需求方使用智能算力资源服务,政府给予实际支付费用30%的补贴,每年最高可获200万元补贴。
聚“数”强基,着力打造海量高效安全的“扬州大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近年来,扬州聚焦“云、数、网”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云”计算处理、“数”汇聚治理、“网”传输保障能力。围绕“建云”,成功引进中国电信江北数据中心、中国移动长三角数据中心、腾讯仪征东升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项目。截至目前,全市算力规模达1万PFLOPS以上,单位面积机架数与算力能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成为江苏三大算力支撑区之一。同时,发挥大运河遗产管理牵头城市作用,整合运河沿线城市2个国家超算中心、1个全国关键领域算力节点等算力资源,组建运河城市算力与数据产业联盟和“运河城市算力平台”,形成沿运河算力调度和服务“一张网”。围绕“用数”,坚持“汇聚共享是原则,不共享是例外”,着力汇聚职能部门数据,推进全市公共数据供需对接,建设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底,扬州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已累计交换数据量100.08亿条,接口调用24.18亿次。围绕“联网”,实施“双千兆”网络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国内领先的5G精品网络,超前部署5G-A、万兆光网等设施,推动重点园区和交通、教育、文旅等重点行业5G网络全覆盖,推进园区网络从千兆向万兆升级,成功创成国家“千兆城市”。
点“数”成金,全力探索数实融合发展的“扬州路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扬州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努力用数字经济为高质量发展赋能量、增动力。聚焦建产业载体。布局建设扬州(仪征)大数据产业园、江都数字经济科创园、扬州数字经济产业园(邗江、广陵)、扬州微电子产业园、扬州智谷、扬州软件园等7家特色数字经济园区,仪征大数据产业园成为全省3家省级数据中心产业示范基地之一,广陵新城软件园入选省级软件名园试点,为苏中苏北唯一入选。聚焦兴数字产业。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数字经济产业专项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元宇宙、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新兴产业,并出台数字人才引育用留“十条举措”、最高给予5000万元资助。全市拥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1486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在特色工艺集成电路、无线射频标签、新型显示等细分领域集聚了扬杰科技、川奇光电、中兴派能等一批领军数字企业,连续三年入围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市。聚焦用数字赋能。全市累计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超过3500项,2024年新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项目13个、入选数位居全国第3位,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推进度达11.6%、居全省第3位,入选首批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地区。
以“数”惠民,持续彰显数字政府建设的“扬州温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扬州市充分利用数据技术赋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精心打造多个具有扬州特色的数字化应用项目,让企业和群众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城市运营“一图感知”。推动城市形态由实体向数字孪生方向拓展,建设一体化城市运营管理平台暨城市物联感知中心,构建全域时空“一张图”支撑系统,打造“空天地水”立体化感知体系,形成高效灵敏的“城市神经元网络”。同时,结合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初步建成包含燃气、供水、桥梁、隧道等10个场景的城市安全运行“一张网”。政务服务“一站办理”。以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为契机,推进政务服务大厅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丰富和提升“苏服办”扬州旗舰店,共上线501个高频政务服务应用,919个事项可在手机端提交申报材料,实现指尖办、马上办。此外,在全省率先推出涉审材料EMS寄递双向全免费服务,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涉企审批“一网通办”。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持续优化“一企来办”平台,系统重构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操作流程图,能线上办的全部线上办,能并联的全部并联,推动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直达直享、快享快办”。围绕企业开办,将全流程事项入口链接到“全链通企业开办一站式平台”,全面推行证明事项“信用+承诺”工作制,开办企业用时压缩至0.5天内,基本实现“承诺即发证”;围绕不动产登记,通过“银行与不动产登记”“政融服务”等平台,推动自然资源和规划、税务、住建等部门共享数据,提前介入办理相关手续,基本实现“交房即拿证”;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和“多规合一”平台,相关部门联合踏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2024年全市66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