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总理”的烟火图鉴

发布时间:2025-03-25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汤亚平    

我是一名扎根社区35年的老书记,从17岁开始,便在社区工作,现任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菱溪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从青涩的农村姑娘到带领团队捧回9项国家级荣誉的社区当家人,我认为做好社区工作,归根到底就是让党的旗帜在基层一线飘起来,让社区资源多起来,让问题少起来,最终让居民更加幸福起来。这些年来,我始终坚持这一思路,用苦干解题,以实干作答,满腔热忱为社区居民服务,努力为社区实现新愿景、带来新变化。

办起公益集市,给想念找个落脚的地方

2024年腊月廿六清晨,糖画艺人老周的铜勺轻敲铁板,金黄的糖浆在青石板上蜿蜒成腾飞的龙,孩子们的笑声萦绕着整个小区,居民顾毛毛看着刚出锅的糖人感叹:这光景,和咱当年赶十里地的大集一个样!

菱溪社区是村转居的新型社区,始建于2015年,大多居民都是曾经的村民。以前啊,总想和城里人一样住楼房,真住上了,又觉得少了几分意思,总感觉孤孤单单。2017年,何维珍大娘高高兴兴搬进新家,可这兴奋劲儿没持续多久就被浓浓的不适代替。家家户户把门关得紧紧的,对面住的是谁,我都不知道。在一次次上门走访中,我们收集了43想念赶集的诉求:最怀念的就是以前村口的大集,周边五六个村的人都会来,那叫一个热闹。

2018年一个飘着桂香的秋日,当我们在废弃车库里翻出蒙尘的竹篓、锈迹斑斑的杆秤时,老人们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于是,公益5便民集市应运而生——每月5日、15日、25日中的一天,雕庄街道7个社区轮流当起了主办方,社区居民都会前去赶集:修钟表的张师傅支起时光修理铺,家政能手王姐开设焕新工坊,就连小区花匠老李都摆出了多肉驿站。最动人的是记忆摊位:褪色的粮票、手纳的千层底、泛黄的全家福……每件老物件都在讲述光阴的故事。

随着几年的摸索与完善,我们慢慢理顺了机制、找准了关键,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充分发挥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会志愿者、社区慈善机构五社联动作用,链接了100多家部门、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资源。我们安排社工先收集居民需求,再由社区下单给社会组织,免摊位费组织名特优产品商家进入社区集市,老百姓免费享受理发、家电维修、家政保洁等10大类专业服务,商家视盈利情况自主对社区公益慈善对公账户捐赠,爱心捐赠模式也在全市推广,每次公益集市都人满为患。

通过公益5集市,居民对社区工作更认可了,对政府点赞更多了。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工作实现了常态长效、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余,5年来替街道节约了近80万元,还把结余的钱投到对暑托班、困难人员帮扶等项目上。去年冬至,当看到独居老人赵大爷在集市上用积攒的公益积分兑换羽绒服时,我忽然懂得:所谓集市,就是给想念找个落脚的地方。

转换思路出妙招,破解小区治理顽疾

菱溪社区作为一个安置小区,人多、问题也多。电动车安全充电始终是困扰小区治理的老大难问题,明明有地下车库,很多居民却仍将电动车停放在楼道口,甚至将车随电梯带上楼充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经历了三次认知迭代。最初与充电公司协商,延长了充电时长,却发现居民依然不愿使用地下车库,原因是地库坡陡弯多,使用不便。后来我们决定在地面安装充电桩,大家也有很多反对意见,离窗户太近着火怎么办?”“雨棚噪音扰民!我们又发动居民党员做工作,多次召集工程队、物业公司、楼栋居民代表到现场,举行充电桩专题协商议事会,当社工调出全国安全事故数据,工程师展示新型消音雨棚检测报告时,反对声渐渐化作建设性意见。最终,充电桩加装了消音棚,离楼体保持3米距离,配上了智能灭火装置,现在,小区不仅有了1286个智能充电头,25处充电桩还成了网红打卡点

楼道堆物治理更显巧思。起初我们也是反复上门劝说、安排人员定期清理,直到一次有外卖小哥不慎在楼道摔伤,我突然惊觉这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安全隐患。于是我们转换思路、引入外力,青鸟骑手联盟就此诞生。这些穿梭楼宇间的城市蜂鸟获得了特别通行证,他们既是及时雨配送物资,也是移动探头上报隐患,物业看到他们提供的信息后立即处理。对于骑手,我们设置严格的准入机制,小区还安排了休息驿站,链接工会等部门给予他们购买保险、体检、解决子女入学等福利。骑手联盟已由最初3人壮大到现在的50多人,在线活跃率超60%

更妙的创意来自孩子们。当垃圾分类大作战变成真人版闯关游戏,当最美楼道评选启动亲子设计赛,曾经顽固的堆物派纷纷化身建设者。我们将这些楼道杂物清理、垃圾分类、邻里共享花园等事情作为志愿任务发布,制发闯关任务副本供小朋友打怪、升级,学校根据社区闯关打卡情况,给予相应荣誉表彰激励,现在社区有什么志愿活动,家长们都是第一时间踊跃报名,生怕晚了就抢不到名额。

当穿针引线人,体悟治理的艺术

我从当初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到现在独当一面的社区党组织书记,离不开当年带我的老书记的教导。我也深知个人强不是强,团队强才是真的强。

当前,全社会对社工都高度重视,在打造社工平台、帮助社工人员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全社会关心与支持社区工作的良好氛围正逐渐形成,社会工作部设置三岗十八级职级激励机制,待遇上给予保障,身份上给予肯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从事社区工作。组织活动时,我会根据活动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工,活动结束后,我会根据个人能力素质,选择下一场活动的牵头人。他们有的一开始也很胆怯,我就从活动策划、活动准备、人员组织、现场控场等流程环节提供帮助,有时装作机缘巧合问问进展情况,旁敲侧击进行指导、鼓励,在活动前一天晚上,把所有人召集起来,由项目牵头人汇报活动所有情况,大家集思广益,争取把活动办完美。

如今微信群里的批评声渐少,点赞次数越来越多。大家相继创下了全国儿童友好社区”“全国老年友好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9项国家级金招牌。目前菱溪社区共有18名一线社工,平均年龄35岁,每人都有12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大家都感觉到自己得到了认可,对这份工作也更加热爱了。

傍晚路过社区广场,智能充电桩蓝光轻闪,楼道花廊暗香浮动,公益市集的灯笼在晚风中摇晃。三十五载穿针引线,我逐渐明白:治理的艺术,是把抱怨绣成理解,将矛盾织就温情。那些被电动车充电困扰的深夜、清理楼道时沾满灰尘的双手,终将化作星河,照亮更多人的归家路。

(作者系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菱溪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张珊珊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