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化”农场为现代农业增智赋能

发布时间:2025-03-25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曹丽虹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2025年省委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农业智慧装备研发应用,加快现代农业智改数转网联,支持智慧农林牧渔场建设,推进标准化、智慧化农业设施改造。近年来,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建设,加大政策项目扶持,制定出台建设规范,互联网+农机作业大面积推广,智能农机应用场景建设有序推进,为我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坚实装备支撑。

提质增效,无人化农场优势显著

据统计,十四五以来,我省共建设各类无人化农场283个,建设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拥有耕种管收全程智能农机数量3643()2024年,我省已开展粮食生产耕种管收等环节无人化作业334.92万亩次。实践证明,无人化农场技术具有传统农业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为农业现代化树立了新标杆。

一方面,无人化农场丰富应用场景,加快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无人化农场通过信息技术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大田种植、果园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不同类型的农场有丰富的应用场景。通过无人化农场项目的建设,可实现生产环节全覆盖,环境控制和作物管理、采摘、运输、分拣、包装全自动,产、加、销、储、运全过程管理,实现终端的远程管理、遥控作业、历史查询、数据归纳等功能,打通了无人农机数据互联互通堵点,提高了农机作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将加快拉动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

另一方面,无人化农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更显著提升综合经济效益。据统计,得益于智能农机在作业效率、作业质量等方面的提升,全省粮食生产耕、种、管、收等主要环节的无人化农机作业将节约成本300/亩左右,增产50/亩左右,减药5%左右。省农垦淮海农场配套无人机作业平整去田埂技术,增加土地利用率5%以上,粮食产量同比增加140/亩,同时还增加肥料和农药利用率,考虑无人系统维护及其他成本后,项目区预计年增效益9.51万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多措并举,无人化农场建设提速

目前,我省的无人化农业发展已具备了一定基础,但部分还处于探索阶段。自2021年起,我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稳扎稳打,逐步加快无人化农场建设。

以创新驱动支持智能农机研发攻关一是开展一体化补短板项目。实施全国农机研产推用一体化试点项目,安排49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果园智能采收机器人等10个项目研发攻关。二是建立智能农机研发平台。组织建立江苏省智能农机装备产业联盟,健全智能农机装备制造及应用产业链沟通交流机制,促进供需对接和知识、技术、信息共享,打造农业装备高端专家智库。三是强化核心技术装备攻关。省级层面支持全自动动力换挡重型拖拉机、大马力电驱动无级变速混动拖拉机等重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以标准推动实施智能农机应用场景示范一是制定出台建设规范。在全国率先开展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建设和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园区)建设,组织特色农业机械化专家组开展特色农业智能农机应用场景建设规范的研究制定。二是组织智能农机比武竞赛。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联合举办首届全省水稻机收无人化作业比武竞赛活动,2023年省农业农村厅举办首届农业机器人暨电动农机展演示活动,无锡市、昆山市等地举办水稻无人驾驶插秧机比武竞赛,营造良好推广氛围。组织沃得农机、常发农装、丰疆智能等企业参加国家无人农机作业试验项目。三是加强无人化农场技术培训。依托示范区开展稻麦轮作无人化农机作业技术与装备相关培训和田间生产演示活动,扩大项目示范效应。

以项目拉动加快无人化农场建设步伐2021年起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开展全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项目建设,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引导作用,对智能农机装备开展新产品试点补贴,将更多智能农机装备纳入补贴范围,努力实现优机优补2020年以来,江苏现代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安排资金2700万元,支持18无人化农场集成示范耕种管收无人化作业装备技术,加快智能农机装备推广。

以信息带动推进智能农机入网上云加快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打造以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为支撑、智慧农机示范基地为节点的全省智慧农机示范推广应用网络。协调3.1万多台智能农机装备终端接入苏农云机慧来平台,智能农机入网上云率不断提升。

靶向施策,无人化农场高质量发展

无人化农场作为现代农业的一种创新模式和发展方向,在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高效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智能化技术成熟度还不高、建设运营成本高、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技术人才普遍比较缺乏等。因此,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靶向发力,推动无人化农场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策资金扶持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作用,加大智能农机装备支持力度,提高农户购机的积极性。整合政策资源,制订支持无人化农场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增加社会化投入,大力推动无人化农场建设。研究制定无人化农场奖励补贴实施办法,明确奖励标准,优化奖补方式,为促进无人化农场发展提供政策、资金保障。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持续创新和改进无人化农业技术,攻克解决无人机械化除草作业、智能农机自动避障、无人化收割卸粮协同作业等装备和技术难题,提高智能农机装备稳定性、可靠性和生产效率。建立统一标准,制定行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不同厂家的设备和系统能够互联互通,实现高效协同作业。

加快示范推广应用完善省级无人化农场建设模式和地方建设标准,以项目建设为引领,制定完善农机农艺融合系列标准规范,总结建设经验和模式,坚持模式输出,由点到面,加快推进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逐步探索破解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

加速智能化平台建设实施智慧农机发展行动,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无人化农场接入苏农云数据平台奖补力度,完善无人化农场农机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远程调度、数字梳理等智慧农场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统一综合性自主管理智能化远程管理平台,并为县区分配使用端口。完善农业大数据及智慧农业决策系统,推进农机管理和农情监测等系统信息互联互通。

加强人才培育培训依托农机研发生产企业,借助企业技术力量,提高专业培训水平,提升培训实效。常态化开展智能农机操作、维修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大力培养智能农机技能人才。建立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公司等多方联动的培养体系,培养无人化农场尖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加强对无人化农场实际操作人员和实际经营人员的技能培训,打造专业化生产管理队伍。

(作者系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责任编辑:张念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