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5-04-27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从海燕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的高级形式,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既是遵循产业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积极应对当今世界产业竞争的有效举措。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最早发布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政策文件,拥有1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中走在前列。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需求,江苏需要进一步补齐集群培育短板,强化集群技术创新,提高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在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竞争态势日益激烈的当下,先进制造业集群已成为各国、各地区角逐经济高地的关键战场。

在全球产业竞争中集群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纷纷聚焦集群战略,将其作为谋求全球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之一。德国2012年推出走向集群计划,提出创新型集群管理理念,发展国际化优势集群。美国2022年实施重塑区域竞争力集群行动,打造人工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制造等21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集群。另一方面,世界级集群成为集群发展的领头羊2023年赛迪顾问在全球范围识别出旧金山圣何塞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深圳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伦敦剑桥牛津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等7个代表全球产业集群建设最高水平的蓝鲸集群。它们遍布亚、美、欧地区,辐射全球170余个国家及地区,创新成果占全球1/4,合计经济体量超4万亿美元。

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更加注重全球竞争力提升。工信部于2019年启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通过赛马机制已遴选出80个国家级集群。2023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提出构建以世界级集群为目标引领、国家级集群为骨干、省级集群为基础的培育发展体系,力争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2024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启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这也意味着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成为下一阶段集群培育工作的重点。

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进入梯队建设关键期。2018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打造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此基础上,《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强调进一步壮大集群队伍,明确提出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方向。近年来,江苏加快1650产业体系建设,明确提出加快打造556集群培育体系,即新能源等5个世界一流、物联网等5个国际先进、航空航天等6个全国领先的集群梯队。2024年全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开票销售13.12万亿元,占全部工业比重超过7成。

在国家统一推进、各地积极发力下,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进入了持续深化的新阶段。江苏需要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集群在资源要素整合、主体交互协同、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

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引领力聚焦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等5个集群,按照高端化的导向,以一群一策的形式,细化培育方案,设定阶段目标,聚集全球资源,嵌入全球价值链,及时更新迭代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巩固龙头企业的国际领先优势。充分利用国家推动集群发展的政策,配套出台一批增量政策,通过国家、省、市多级联动的方式放大国家级集群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提升集群在产业中的引领作用,以集群化发展为导向,通过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集聚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服务平台在江苏集聚,形成深度联动的集群发展格局。

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力针对江苏新兴集群面临的创新资源不足问题,加快高端创新资源的引入,尤其是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高端平台,吸引海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跨国公司等来苏设立研发机构或国际技术转移机构等创新载体与服务平台。推动创新主体间合作,既要充分发挥集群创新网络中各节点作用,更要畅通各节点之间的交流合作。针对集群中重点产业领域的痛点难点和卡脖子技术,支持开展重点产业链协同攻关。支持集群龙头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机构等创新资源,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畅通创新策源中试验证成果转化的渠道,发挥好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和江苏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作用,促进创新载体、技术专家与重点企业良性互动,推动创新成果10010000的产业化。

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融合力加快推动传统集群与新兴集群的融合发展,以新兴技术改造增强传统集群发展活力,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加快生产与制造融合,发展供应链管理、生产性金融服务、定制化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典型模式,提升集群整体竞争力。提升区域间融合水平,进一步突破行政壁垒,推进跨区域产业规划布局,加强产业一体化配套服务,推动政策集中发力集群发展、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高能级平台共用共享。以产业链为联结开展联合招商、共建特色产业园区,提升集群辐射力。促进企业间融通发展,推动集群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高效互动的合作机制,鼓励大企业将中小企业纳入自身的供应链网络,适当开放设备、数据等资源要素,推动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的核心需求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提高配套服务水平。

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智造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运用数字技术推动智能化改造,构建集群智能工厂梯度体系。发挥集群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引领带头作用,带动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实施标准统一的数字化改造,形成链群整体转型。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集群发展,引导人工智能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加快推动智能装备和软件更新替代,全面提升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中试检测、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各环节智能化水平。强化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超前布局网络、算力等基础设施,推动5G、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在集群的深度运用。加快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发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和平台作用,推动工业互联网与集群重点产业链链网协同发展。

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服务力建立专业化集群发展促进机构,拓展机构职能范围,强化沟通交流、主体对接、创新合作、开放发展、自律规范等全方位职能提升,切实服务集群发展。搭建集群交流平台,及时宣传政府政策,收集企业等集群主体信息和意见,促进集群内各主体高效合作,形成规范有序的合作格局。总结集群治理经验,推动集群发展促进机构间的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进一步推广应用,提升集群发展促进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

(作者系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综合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